● 黄彬华
日本从“一亿总中流”沦落为贫富悬殊的“格差社会”,这对很多人是晴天霹雳。日本人怀念“中流”,不愿承认自己沉沦,唯有用“格差”这个中立词聊以自慰,甚至用“中下阶层”来掩饰窘态。
日本未来学者、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近年出版的畅销书《中下阶层的冲击》(台湾中译本名为《M型社会》)是其代表。但消费市场观察家三浦展则大胆承认,日本已经是《下流社会》(日文),连公营电视台日本放送协会(NHK)也以《勤劳贫困——腐蚀日本之病》作专题拍特辑、出专书,说明“格差”问题确已成了全体社会关注的课题。
沉沦未必就“下流”
其实,早在30年前就已出现“中产阶级崩溃论”,只是经济高速增长迷醉了全日本,直到它像泡沫般破裂,形成15年的“平成萧条”,大家黄粱梦醒时,才发现日本已经成了“下流社会”。
中文“下流社会”这个词是不妥的。无奈,三浦展这本光文社新书,2005年9月初版,2006年1月已再版11次,不到半年销售超过40万册,不仅成为出版界热门话题,也确实轰动了日本社会。日文书名《下流社会——新阶层集团出现》确很吸引人,所有中文译本也用《下流社会》来招徕,是够刺激,但不准确,甚至有哗众取宠,误导读者之嫌。
首先,这书是从考察“平成萧条”后的日本社会变迁,包括消费社会的改变开始的。其次,它从日本人传统的“中流”志向,实证性地描绘了一个新阶层,即“下流社会”(日文)正在扩大的过程。第三,年轻一代既然已经沦落为“下流”,既无正规的工作,又无经济能力成家,更无法传宗接代,价值观、生活态度、消费意欲也跟着起改变,整个社会开始分裂……。但它不是在论述阶级论,而是自称在开展“消费社会论”。
作者并无意要揭社会的疮疤,特别是政治无能造成的沉沦。因为他描绘的社会现象,重点还是阶层分裂后,考察和统计出一些新消费现象。真不愧是一名市场分析专家。但是,读者所以关心,是因为他们的“中产梦”破灭了,担忧自己,也担忧家人的未来。
回来谈中译本也用“下流社会”作书名,明显是把日文汉字当中文使用的诡谲。首先是台湾的中译版,接着是中国大陆的中文版,再有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页的中译版,书外书内全都使用“下流社会”这个词。作为一名中文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本数落日本人下流无耻,或社会败坏的专书。因为中文固然有“往下流”的状态词,却从来没有人以“下流”的形容词来描绘一个正常国家或社会。既然是翻译书,又是使用中文印刷,没有理由使用不对称的名词。唯一的解释是,在利用中文日文相通的汉字,把它当灰色地带利用:一可以附和一些人要咒骂日本的心理,将错就错地暗指日本是“下流”;二可以哗众取宠,以提高推销商品的效果。
日文确实有“上流、中流、下流”这些词,意思是处在“上游、中游、下游”的阶段,都是些位置指定词,不是道德规范词。中文称“上流”、“中流”意思明白,但称“下流”,除非真要说对方社会“下流无耻”,不然跟日文原意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