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津涛
日前,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报道,明仁天皇有意“生前退位”,让位给皇太子德仁。稍后,皇室又发布声明称:明仁天皇还不会退位。
历史上这些太上天皇,都出现在近代以前,而自明治天皇以来的200年间,还没有一位天皇选择生前退位。那么,在日本历史上,天皇“生前退位”,是否有先例可循呢?现任天皇又为何屡屡传出有意“生前退位”的消息?
1
日本历史上有58位天皇生前让位;但近200年来,还没有过“太上天皇”;第一位“太上天皇”出现于7世纪,是一位女性天皇
日本从神武天皇至今,共有125代、123位天皇(35代、37代为同一人,46代、48代为同一人),加上分裂时期的5位天皇,共128位天皇。其中有58位天皇主动或被动地让位给儿女、孙子、兄弟、侄子等亲属,成为“太上天皇”。
天皇禅位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保证皇位继承秩序,二是天皇健康状况不佳。最早选择禅位的天皇出现于7世纪,当时第34代舒明天皇去世后,因为没有留下子嗣,为避免发生皇位争夺,由其皇后继位为“守位天皇”,称皇极天皇。645年,她趁接见使者的机会,杀死觊觎皇位的权臣,传位给弟弟孝德天皇。此后,皇极天皇被尊为“皇祖母尊”,成为第一位事实上的太上天皇。
第一个真正获得“太上天皇”称号的同样是位女帝,即第41代持统天皇。697年,她传位给已成年的皇孙,即文武天皇。第一位男性太上天皇是第49代光仁天皇,他在781年以年事已高、身体不安的名义,传位给儿子恒武天皇。
除了让位成为太上天皇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也能获得这一称号。日本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崇光天皇被南朝军俘虏,北朝遂改立其弟为天皇,尊崇光为太上天皇。1221年,后堀河天皇尊生父为太上天皇,辅佐朝政。
2
近200年来,《皇室典范》规定天皇为终身制,没有关于天皇退位的条文
历史上这些太上天皇,都出现在近代以前,而自明治天皇以来的200年间,还没有一位天皇选择生前退位。明治时期的《皇室典范》中,天皇为终身制,没有对天皇让位做出规定,其关于皇位继承的第10条只说:“天皇崩,皇嗣即践祚,承祖宗之神器”。战后修订的《皇室典范》第4条的规定亦是如此:“天皇驾崩时,皇嗣立即即位”。
由于《皇室典范》没有对天皇让位做出规定,那如果明仁天皇一意让德仁提前即位的话,必须先由国会修改《皇室典范》条文才行。现在,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皇太子德仁,之后为二皇子秋筱宫文仁亲王,及其儿子悠仁亲王。
3
当今的明仁天皇,如果最终选择“生前退位”,很可能出于如下两大原因
原因一:天皇年事已高,健康情况恶化等原因,越来越难以应付繁重的政务活动,履行宪法职责。二战后,日本的天皇制虽被保留,但变为“象征天皇制”,不再有任何实权。日本宪法列举了天皇的“国事行为”,包括按照国会提名,任命首相、最高法院院长;根据内阁的建议与承认,为国民公布法律条约、召集国会、认证官吏任免、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举行仪式等10项。此外,天皇还要在内阁建议下,进行很多发挥自己象征作用的所谓“公的行为”,如出访外国、接见外国政要、接受外国元首的来信等。
需要天皇出面的象征性、礼仪性活动如此之多,以至让82岁的明仁天皇有些力不从心。他在2003年接受了前列腺癌手术;2012年接受了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近年来听力也开始下降。2015年8月15日的日本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明仁天皇甚至弄错了默哀和发表讲话的顺序。因此有报道说,明仁天皇希望德仁继位,以便更好地履行天皇职责。
原因二:皇太子德仁长期没有子嗣,其地位受到弟弟文仁威胁;明仁天皇在世时传位,有助于维护皇室稳定。
皇太子德仁是明仁天皇长子,1993年同小和田雅子结婚,他们除生有女儿爱子外,再没有诞下子嗣。按照现行《皇室典范》,只有男性才能继承皇位,倍感压力的太子妃雅子因此患上抑郁症,长期未能治愈,很少参加公务活动。此前,日本一度热烈讨论,要不要修改《皇室典范》,允许女性继承天皇皇位(古代女天皇都不是由父亲直接传位,且不能和天皇以外的人生育子女)。
2006年,德仁的弟弟文仁亲王生下儿子,即悠仁亲王,这一方面解除了日本皇室无后的尴尬,另一方面则影响皇太子德仁的地位,及皇位继承次序。2011年,文仁46岁生日时,曾被记者问及是否支持天皇退休制,他回答,“有必要对此加以考量。每个人衰老的速度是不同的,应该就退休年龄展开讨论”。这一说法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有分析认为,文仁是期望德仁继位后,自己的儿子悠仁能被立为新的皇太子。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