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竞争培育和发展了“工匠精神” 以前在国内购买小电器,一般要开箱检查一遍才会带回家,很多商场都会设置一个测试区,安排专人帮助顾客试用。到日本之后发现,无论大小电器,大家都是看完样品、付完钱就直接带回家。这个细节,显示了日本人对商品质量的信任。而日本产品的高质量,与日本工人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享誉全球的日本“工匠精神”,其实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总监濑口清之指出,日本的“匠人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日本固有精神的结合,匠人和农民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天职”,对天必须忠诚,所以会竭尽全力用心工作。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没有很好地发扬“工匠精神”的传统,在很多方面都要向日本学习。 日本“匠人文化”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在日本,脑体分化并不像中国这样严重,日本蓝领工人薪资水平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甚至可能超过白领。记者曾在日本参观过多家制造工厂,日本工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人文化”,让我印象深刻。稍有瑕疵的商品,即使凭肉眼难以发现,也不能下线。 实际上,在进入工厂前,日本的学前和学校教育体系,不会教给学生具体的职业技能,但会无孔不入地植入“匠人文化”。日本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钻研技术的兴趣。日本的电视台开设有蓝领技术对抗节目,展示各种技术工人的精湛技艺。从1959年开始,日本每年都会举办全国范围的“技术奥林匹克全国大赛”,很多地方城市也会举行针对蓝领工人的评选,增加蓝领工人的成就感。 日本人将技术、手艺出众的人称为“匠人”,并给予尊重。拥有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非物质文化传人,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尊重,而且经常被媒体报道。在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将工艺技术作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传承人,俗称“人间国宝”,会获得内阁大臣表彰和地方政府表彰甚至被授勋,社会地位很高。 不过,说到“留住工匠精神”,可以说立意或是认识上有问题。就日本而言,不是在工业时代的冲击下留住了“工匠精神”,而是工业时代的竞争培育和发展了“工匠精神”。 曾几何时,日本的一些产品在国际上也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出口到战火正酣的欧洲的衣服纽扣有些竟是用糨糊粘上去的。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也曾发生过假酒害死人的事情。 一些日本企业人士也指出,日本产品精益求精很大程度得益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的环境下,只能以质取胜,这迫使企业用心生产更精良的产品。 早稻田大学教授鹈饲信一指出,日本超过90%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其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不满10人。小规模企业的武器就是经营者和工人的“劳动身体”。劳动者为了能产生出附加值,必须要经历一段不计较眼前利益、不辞劳苦努力学习技能的岁月。为了得到更多附加值而必须拥有必要的技能,其中也存在着非经济合理性。 其实,即使在现在,中国也不乏技艺精湛的工艺大师,但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能使“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可以说,假冒伪劣横行,是国内工匠们难以发光的一个重要原因。假货横行一度导致中国制造失去信用,没了信用,自然不会有消费者,从而把市场白白送人。没了市场,没了用武之地,“工匠精神”就是一句空话。 学习日本的“工匠文化”,政府和官员该做的就是严格维持市场秩序,第一要保护知识产权,要真的去做并做得彻底;第二,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惩恶扬善。恐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让工匠和工人体现其价值的环境。 |
竞争培育和发展了日本“工匠精神”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60,000小时技艺造就炉火纯青的匠艺典范
在日立故乡继续“追梦”的制造匠人
“2019日本传统工艺品展” 带您领略浓浓东瀛风
日本匠人眼中的"中国匠":他们都有创业激情
在日本的不知名小城,匠人们坚守着制墨传统
日本竹编工艺再受青睐 别府竹艺匠人接力传承
不是所有的匠人都在日本
日本福冈的匠人们做了一套猫用家具,主人还有配套同款
中国匠人首次报考日本刀剑鉴定考试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商人性格和日本的匠人气质”
800年老牌子的日本菜刀,每一把都是匠人手工锻造,锋利无比
日本第一“清洁匠人”
日本匠人22年研究 复活中国失传700年“曜变天目釉”
传统手工艺怎么活下去?日本京都这六位匠人后代是这么做的!
日本利用3D"克隆"国宝 传统技艺在冲击中寻找出路
日本文化推广活动在北京举行 “工匠精神”得到宣传
日本匠人成功秘诀 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CCE携日本“国宝级匠人”给您拜年
日本匠人精神的碰壁?从《无限边境》之死说开去
日本匠人手工染制的围巾采用京瓷产品
日本工匠精神:从传统到现代
日本匠人捏了40年的面团,连马卡龙大师都来请教
日本人为何成为“匠人精神”的代表?
34人的日本小工坊,为何能年收10亿?
一目十行!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级”刀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