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匠人”就是日语中的“职人”,在日本社会具有特殊地位。除了工匠、木匠、石匠等常见匠人之外,还有铁器匠人、寿司匠人、蓝染匠人等。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西村友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匠人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力求完美,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愉悦。
西村友作说,随着消费者喜好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廉价便捷的快销品,昂贵的传统产品逐渐被替代,日本各传统行业的匠人随之减少。例如,传统的日本手工和服被工厂大批量生产替代,传统的江户前寿司店被廉价的回转寿司店替代,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传统工艺作坊的减少直接影响下一代匠人的培养,日本传统工艺的匠人正不断减少。
但西村认为,“匠人精神”并没有消失,因为它已经渗透到日本企业的研发和技术人员的血液里。日本企业里的“匠人精神”可用两个词概括:敬业、认真。在他们不懈的努力拼搏之下,许多日本企业开发研制出众多世界第一流的先进产品。例如,丰田的油电混合双擎动力车、索尼的随身听、夏普的液晶显示屏等等。可以说,现代工业品几乎都离不开日本制造,iPhone50%的零部件都是日本企业提供的。这些都可谓是现代版匠人们努力的结晶。
西村说,企业能否开发出吸引消费者的新产品,产品质量是否有保证都依赖于研发和技术人员的一贯性和稳定性。日企职工的转职比例较低。之所以职工们都愿意一直守在一个单位专心工作,跟日本企业的工作环境有关。“以人为本”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发展绝不能离开职工们敬业、认真的“匠人精神”。在日本,传统匠人的成长直接影响该传统工艺的发展。与此相同,职工的成长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人才就是“人财”,每一个成员都是企业的财产,能否给他们提供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否给他们创造专心工作的氛围,能否让他们因为公司献身而感到自豪,这种“工作环境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或许能够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有助于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