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 “首都直下”话题再热

原标题: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 “首都直下”话题再热


日本战后唯一的都市直下大地震(震源所在地发生的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今年的1月17日整整过去20年。


当年那场震级达7.3级的大地震,共导致6434人丧生,43000多人受伤(其中1万多人重伤),25万栋房屋损毁。


大规模的追悼仪式当天在神户市举行。而在东京,有关“首都圈都市直下地震”的忧虑式话题再热。日本红十字会和日本气象厅联手举行“首都直下地震对策论坛”,吸引众多市民顶着寒风前来倾听各方专家“危言”。


从阪神地震迅速联想到“首都直下”,是因为同属人口密集型都市,且有关不远将来东京圈难逃大震的分析,几乎已成此间“通说”。


东京管区气象台长横田崇表示,东京圈何时遭遇直下地震都不奇怪,只是其具体类型、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问题罢了。重点要防的是7级以上的强震,关键在于针对迟早要来的地震,尽可能完善应对之策。


东京都综合防灾部信息统筹担当课长小林千佳子透露,根据此前作出的预想,如东京在夜间发生相当规模的直下地震,或致近万人遇难,15万人受伤,30万栋房屋受损,“归宅困难者”将达400万。此外,木造住宅大量发生火灾,道路上会出现惊人的人流。


日本红十字会灾害对策室参事白土直树指出,灾害规模越大,震后救援效果越小。阪神地震中近八成遇难者系被压身亡,东日本大地震九成以上系溺水身亡,都是第一时间丧生。因此必须有新思路。此外医务人员遭灾后难以到位,伤员移动也会严重受制于瘫痪的交通。


名古屋大学减灾研究中心副教授广井悠指出,早年关东大地震时,东京、横滨都曾发生毁灭性火灾。如今虽然都市火势蔓延速度在理论上已大大降低,但现代城市随处出现的高楼,其实面对火灾十分脆弱。


日本中央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冈本正指出,大震后停电,会令电视、网络等通常信息手段失灵,政府方面重要的信息难以及时通达,援助面临极限。且如今东京高楼生活,令邻里不相识成为常态,有碍互救;大量不通日语的外国居民更会碰到难题。


此间专家认为,东京这些年持续对建筑物的耐震化措施,是有益的努力,但其实更为有效的方法,还在于每个人平日多做准备,多参加防灾演练,多进行社区交流,多考虑大灾时会遭遇的情形,尽量让自己届时不要成为受伤者和需救助者。(记者 王健)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大地震一晃八年,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
日本人的舍弃之道
270km入弯!亲身体验日本地下飙车
日本的建筑物为什么能百年防震?请看看这些细节!
东日本大地震灾民元旦看日出 祈愿重建与幸福
“圣诞老人来了100人!”向日本东北地震灾区民众传递笑容与梦想
地震过后的日本
日本地震如何自救避险?这些常识很多人都不知道!
不走寻常路 日本的下水道你去过吗?
地震来了,10条告诉你处在地震带的日本人是如何面对地震的
避难6年后 福岛县村民返乡参加成人节仪式
日本震后河水逆流疑海啸前兆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揭日本奇葩任性“习俗” 国人直呼无法接受 共用浴缸
日本的防震减灾教育体系
防灾减灾日 看日本如何打造完善的防震减灾系统
太淡定了 地震瞬间,日本餐厅发生的惊人一幕!无人逃命
汶川一震就倒的学校,在日本最安全
地震瞬间日本餐厅发生的惊人一幕! 信任的背后承载质量
日本熊本抗震救灾有新特点
在日本“防灾达人”是如何炼成的?
日本的房屋为什么震不倒?
日本地震后物价不升反降?
日本学校无惧强震的启示
记者观察:日本人面临地震时的镇定源自对防灾机制的自信
惊叹!地震都震不倒日本的房子 抗震能力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