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来,庆应大学教授小熊英二编的《平成史》很畅销,最近该书还出版了增补版。这部著作论述了1989年以来日本的政治、社会构造及社会意识的变化。他认为,在平成时代,1975年前后成立的“日本型工业社会”暴露出各种“功能缺陷”。
小熊把冷战时期的日本民族主义分为三种类型:亲美保守民族主义、革新民族主义、反美保守民族主义。他认为,前两种是建立在冷战前提下的意识形态,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国际环境变化,失去存在的基础。至于第三种“反美保守民族主义”,因为美国因素,同时也因为日本通过非军事手段即经济增长恢复了大国地位,因此在政治和大众层面这种民族主义也已销声匿迹。
小熊英二指出,进入本世纪后,日本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前两者的新型民族主义。他把这种民族主义定义为“赞美战前型民粹主义”。其特点是拒绝反省战前外交,谴责中国、韩国,专注于历史认识、领土等问题。他把这种“赞美战前型民粹主义”的背景,归结于日本国内秩序流动化造成的家庭、雇佣制度、地域共同体的动摇。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企业为削减成本,解雇社员,大量招聘临时工、派遣职员、合同工。上述变化的背景,是日本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据统计,1994年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口超过制造业就业人口。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因为自动化或企业向海外转移,大量正式雇佣人员被非正式雇佣者代替,年轻人很难找到新的工作。
欧美国家在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时,非正式雇佣多为外国移民或少数族裔填充,而本国劳动者则被安排到职业训练所培训。但是,日本在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时,社会缺乏这种安排,同时也没有欧美社会那样庞大的移民人群,因此非正式雇佣多为年轻人、妇女。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社会McJob(麦当劳式工作)大量增加,这些工作大多由年轻人承担。McJob的特点是低工资、低技能、长时间过度疲劳的劳动。
1990年中期日本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时,“70后”的日本年轻一代大量进入非正式雇佣行列。后工业化社会中工作形态的变化,导致失业、非正式雇佣大量增加,其中尤以年轻人为甚。这造成收入、雇佣的不稳定,进而造成整个社会晚婚晚育,造成青年期延长化。大量成年男女因收入太低无法独立,必须与父母同住,以节约住房费用。
这些人恰好是战后第三代。他们没有战争体验,因此对战争问题关心淡薄。同时,他们认为造成自己不幸境遇的根源是中国、韩国等邻国。小熊英二指出,日本“70后”在“革新-保守”论争中,常常倾向守旧派。此外“70后”中还有部分人对保守民粹主义倾心有加。
小熊英二分析,1960年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主要是针对美国,这是因为存在败于美国的战争记忆。但是在后工业化时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对象,则指向导致日本经济实力下降的根源,或被认为是“威胁”日本经济的势力。在小熊英二看来,当代日本民族主义把中国、韩国当作威胁本国经济地位、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