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总说日本是“集团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与集团维持一种心理的一致,“集团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今天,尽管日本社会集团主义深层结构未变,但是,社会心理、价值取向、社会结构的变化正在冲击日本社会的集团主义价值观念,不少日本人担心,这种变化可能威胁日本社会的传统。
今天,日本年轻人不再如他们上一代人喜欢扎堆,而是选择独处。新生代当然很“宅”,甚至外出也是读来独往。以唱卡拉OK为例,以前都是亲朋好友三五成群,但现在,日本却出现独自一人去唱卡拉OK的新潮。以前,人们觉得,假如某人独自去唱卡拉OK,那他绝对是个天下最怪的人,但今天,人们再也不觉独唱卡拉很怪。练歌房辟有单人房,完全可以满足“个唱”需求。而最近甚至出现不少“个唱”卡拉OK专门店。有媒体调查,为何现在的日本人喜欢一个人去吼歌,结论是“扎堆去太累”。
喜欢孤独不光是心理原因。现在,日本男性“终身未婚率”达1/6,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可能达到1/3。所谓“终身未婚率”,是指50岁时未婚人数的比率。男性不结婚的理由很多,但收入太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去年,电影《苦役列车》上映,这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原著曾获2010年“芥川奖”。故事说的是一个日本屌丝潦倒的生活。小说主人公贯多刚刚高中毕业,靠打散工维生,他在港口做体力劳动,没家庭,没朋友。挣到的钱,除满足口腹之欲、性欲外并无存余。这种吃了上顿没下吨、依靠打散工维生的人,在日本还有数百万。收入低下限制了他们成家,当然更无法延续子孙。从制度角度看,这些人可以利用现代社会制度摆脱困境,但他们缺乏内心动力。
今天的职场,私人交流减少。《日本经济新闻》说,日本公司内闲谈等交流减少的原因很多,例如不少公司采取弹性工作制、午休分别活动、加班时间减少等。但更本质的原因是,日本景气长期不佳,企业推行“成果主义”,职员之间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这导致私人性话题消失。
究竟是什么造成人的孤立?很多人指出,城市化的发展打破了以往的村落共同体,而核家庭化更破坏了原有的大家庭彼此互助的结构。我们看到,日本在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但对于如何整合现代社会关系方面,国家却没有作好这门功课。以“团地”(政府住宅)住民为例,人的孤立尤其显著。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的“团地”,也就是我们说的“经济适用房”,入住的人都是高速增长时代中坚一代。退休后,他们与自己居住的“团地”缺乏联系,居民彼此十分陌生。而且,在他们退休前后,他们的子女因工作、结婚离开了狭窄的“经适房”。结果,那代日本高速增长时代的“功臣”退休之后便陷入孤独,很多人是在无人知晓的状态下死去。
值得注意的,日本尽管制定了各种行政制度,以维护高龄人员利益,但高龄者中很多人因为理解问题导致他们无法了解存在何种行政服务,当然更谈不到如何利用这些服务。这也是日本后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总之,上述各种社会问题都是“现代化”制度未曾预料到的。今天日本的“现代化”制度正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要比现代化过程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