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朋友来信说:“又是一年‘六一’到了,祝福你家的小朋友儿童节快乐!日本怎么过‘六一’的呢?”
因为“六一”的全称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所以,我这位国内朋友便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是“国际”的,那必定是全世界的。这位朋友的“想当然”其实也没有错,看看“百度百科”,不都活生生地写着:“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但是,据我所知,虽然差不多每个国家都过儿童节,却并非都在“六一”这一天。各个国家按自己的传统与民俗不同,儿童节的日期都是定得不一样的。例如在日本,儿童节就有两个,并且还“男女有别”:三月三的女儿节,和五月五的男儿节。
而且,日本这两个男女有别的儿童节,追溯其源头,都还与中国有关:女儿节源于一千多年前古代中国的上巳节,家有女孩儿的日本家庭,每年都在三月三日之前,在家中摆放女儿节人偶,祈愿女儿平安健康成长;男儿节则源自中国的端午节,家有男孩儿的日本家庭,每年都在五月五日之前,在家中悬挂鲤鱼旗,期待着家中的男孩子“鲤鱼跳龙门”,长大后出人头地,前程千万里。
说起来有趣,日本不仅儿童节“男女有别”,在其他方面,其实也能找出许多“男女有别”来。
例如说料理。在日文中就有“男人的料理”“女人的料理”一说。“男人的料理”通常比较憨厚扎实,例如:海碗的拉面、大碗的咖喱、大块板的炸鸡排炸猪排什么的,每一样“男人的料理”下肚,男人们便像头填饱了肚子的牛,赫吭赫吭着元气四射地去老牛拉车干活儿。
而受欢迎的“女人的料理”,通常是:水果拼盘、蔬菜色拉、骨胶原汁汤、奶汁海鲜锅、各色巧致的甜点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女人的料理”通常被贴上“美容•瘦身”的标签,每一份都被“料理”得花枝招展,妩媚妖娆。女人们优雅地、一口一口地品尝它们——仿佛只要它们下了肚,就会如同服下了某种超营养的防腐剂,从此摇身一变、童颜不老、低吟浅笑、众男横倒……
所以,如果在工作日的午餐时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些日本的太太们小姐们女士们,通常在时尚别致的料理店内,悠闲地边品尝午餐,边跟闺密好友呢喃细语。而那些日本的先生们“傻拉里忙”公司职员们,则大部分坐在自己的车中啃着冷饭团,或是急吼吼地在食堂或快餐店扒拉一份“定食”,要不就是冲进一家拉面店,大汗淋漓着“呼啦”一碗拉面。为什么诉说男人艰辛的《寅次郎的故事》会在日本经久不衰,这是有缘由的。
当然,在日本“男女有别”得最具特色的,是日本电车地铁的“女性车厢”。“女性车厢”大都贴着醒目的标志,不许男性乘坐,只许女性独享。据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痴汉”,也就是中文所说的“防止男流氓”。
但虽然有“女性车厢”,却没有“男性车厢”,日本人只防“痴汉”,不防“痴女”,只防“男流氓”,不防“女流氓”——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对男性的性别歧视或是人权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