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海啸、核辐射三重袭击下,日本人民终于扛不住了。 过去几日,中国不少媒体描写的日本人民,宛如老电影中的抗日英雄,个个淡定而从容,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令人好生景仰。 不过,在东京市内检测到的辐射为有记录以来最高的0.809微西弗——意味着峰值达到约为正常水平的23倍后,昔日淡定的日本民众也开始陷入恐慌。商场里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等便于储存可长期食用的食物大多已被抢购,不少家在外地的东京人则纷纷逃离这座危险之城,各国滞留日本的人员——包括本国居民也开始了胜利大逃亡。 这是人之常情。 比赞扬日本抗灾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学会用正常的眼光看待这个跟我们充满复杂情感纠葛的国家,依据人性基本准则——受灾的多数日本人不是魔鬼,也不是英雄。 恐慌主要是四个原因造成:1、核神秘和核威力带来的恐惧感——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日本人感触最深;2、目前核泄漏威胁还没有解除——法国人将日本核灾定位为六级,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灾为七级;3、历史上的核灾尤其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留下的阴影巨大——整个欧洲700万人受灾,土壤恢复需800年;4、谣言加剧恐慌。 尽管中国各类专家借助媒体一再重申目前核辐射暂未对中国构成威胁,但恐慌气氛在谣言的推动下,还是悄悄蔓延开来。在北京、天津等地,一种治疗牙痛的含碘药——华素片骤然热销,中国疾控中心甚至发出警示担心公众因此碘中毒,同样富含碘的海带等食品也在一些超市被抢购一空,个别人利用BBC编造的谣言也在民间广为传播——“日本政府已经确认严重核泄漏,所有亚洲国家应该立刻采取必要措施”,消息中还提醒市民“一旦出现阴雨天气,应留在室内,关闭门窗并在第一24小时滞留室内,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有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危险”。 在这个价值多元、信息渠道多元、利益阶层分化的年代,理性的精神经常被情绪的洪流摧毁,为谣言的滋生和蔓延创造天然的温床,新浪等网络发动的反击战固然可贵,即使有关机构随后处置造谣者固然可以取得短时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遏制。 医治恐慌的良方除了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就是信息的公开。而这一点,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引导力的双重考验——“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 |
日本核辐射何以谣言四起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