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介绍,“日本没有城乡差别”、“日本的农民都是地主”、“日本的农民工早已消失,现在农村最需要城市工”等等。这些,应该都说是日本农村的质的变化。
不久前,笔者陪同一位日本学者回家——前往日本山梨县大月市的一个农村。刚进村口,他把车子停了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一户农家。说是一户农家,那是从房子上看,整整一个院落,每间房屋的宽敞是东京都内不可想象的,但是,这个农户家里只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他的儿子和女儿一家都在东京。
老太太给我们送上刚刚从大棚里面摘下来的黄瓜,还告诉这位日本学者:“你家里面的情况都很好。”看见我不解的样子,日本学者解释说:这位大妈的家因为就在村口,所以她还承担着村里的治安保卫工作,从这个村口出出进进的人,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我在这个村里的住宅已经没有人住了,老人也帮我照看着。
说到这位老人的生存,日本学者告诉我:她家里有农业大棚,自己因为还愿意劳动,就不去城里的儿女家。收获季节,她就会通过当地农协雇用一些来自城市里面的临时工,收获下来的果实,农协也都会来直接收购的。这位曾经深入研究过新中国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日本学者还说,日本各地的农协是日本农业制度中很有特点的一个产物,它既帮助指点农民种什么,还和农民签约,不管市场、天气、收成有什么变化,它都会按照协约的规定,把收获物收购上去的。这样,日本的农民是真正的旱涝保收。
农民,拥有土地应该是第一梦想。我想,农民对旱涝保收,应该是最现实的梦想。而这些梦想,在日本已经实现了。
在这位日本农民的家中,我还了解到日本的农业如今被称为“爷爷、奶奶、姐姐”的农业。也就是说,只有爷爷、奶奶和没有嫁出去的姐姐是农业劳动力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日本出现了“农民工”大潮,城市就业人口70%左右为“农民工”,著名的《北国之春》歌曲就是为“农民工”谱写的一首歌曲。也正为这样,“农民工”不仅支撑了日本高度发展的经济,自己也被“城市化”了,日本农村的劳动力从此短缺起来。现在,日本长野县、北海道、熊本等许多地方,都是大量招收季节性的中国农业研修生,一次弥补农村短缺的劳动力市场。
尽管如此,据日本农林水产省预测,到2015年,日本农业家庭的数量还是要从2004年的293万户下降到250万户。与此同时,日本的耕地总面积将从470万公顷下降到450万公顷。
在目前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粮食自给自足率是最低的,大约只有40%。日本餐桌上96%的食品都来自外国。现在,日本农业家庭的数量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所有者抛弃,粮食生产难以自给自足。而全球正在推进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农产品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开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很多人感到,日本国内农业的唯一出路就是让公司向农业耕种投入更多的资金,提高耕地管理的效率。
以往,日本政府禁止私有公司作为生产者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限制,以此保护农民的利益。现在,日本修改了《农业土地法》,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一些特别区域供给私有公司租种。在这些区域,农田已经或者即将被土地所有者遗弃。地方的实体可以从土地所有者手中租种耕地;在与公司签署协议之后,地方实体将土地出租给公司。协议中会要求租种土地的公司不得将耕地用于其他目的。这种粮食困境催生出来的“农业经济特区”,可以吸引一些公司务农搞集约化生产,但能否真正解决日本的“粮食危机”,还是一个未知数。
农业问题,正在让日本人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