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东京有个市场叫“筑地”,号称世界头号鱼市,近年来成为与秋叶原、浅草齐名的东京三大景点之一。随着国际上对日本捕鲸的批判声渐涨,筑地也变成外国人透视日本吃鱼文化的最前线。 叫卖方式惊心动魄 筑地鱼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只要海里有的、可以吃的,在筑地市场上都能看到,日本人因此称其为“东京大厨房”。这里位于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附近,从银座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据说市场一天的交易金额能达到30多亿日元(100日元约合7.6元人民币)。筑地市场分内市场及外市场两部分,外市场是小商店组成的零售区,应付那些不能早起的顾客。内市场的买卖方式则和股票市场的交易差不多,最有看头的要数叫卖人“数来宝”式的吆喝和全身鬼魂附体般的抖动表演。竞买时一锤定音的惊心动魄,更让人联想到纳斯达克股市上的疯狂。 早上5点20分,竞买正式开始。买主清一色头戴布帽,帽子上都贴着一个号码标签,很大很明显,以便叫卖人老远就能认出来。据说这些号码是进入卖场的通行证,唯有带号码的人才有权参加买卖。时间一到,买主成排站在阶梯状的脚架上,与叫卖人对台而立。叫卖人开始用暗语高声读价码,外人听起来就像一串长长的“噪音”,但其实内藏很多情报,包括这条鱼产自哪里,何时捕到,甚至何时运到鱼市等等。吆喝时,叫卖人身体剧烈摇摆,上下起伏,声嘶力竭。不过在买主眼中,他可是掌控大权的“鱼神仙”。作为回应,每个买方会用小黑板或打手势示意愿出的价格。一条上百公斤的金枪鱼,有时价格能狂飙到5万美元,买主瞬间的决定,就像赌徒决定“投”或“弃”一样刺激。 中国人买下天价鱼 其实说起日本的鱼市叫卖,最好玩儿的莫过于九州河豚鱼市。当地的买卖双方干脆是通过无声的肢体接触来完成生意。具体做法是双方把手塞进一条黑色的布袋里,然后用指头缠绕,以确定最终的价格。那场面又比筑地鱼市有趣多了。 东京鱼市的叫卖场很少接受个人买主,原则上都是面对各地的店铺老板,如料理店、酒店、宴会厅、鲜鱼礼品店等等。最近这些年,也有中国人到东京鱼市上抢购金枪鱼。去年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人,以7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一条,此鱼成为全年最昂贵的金枪鱼。这件事曾一度引起日本媒体的猜测和热议。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每天到鱼市参观的外国观光客有数百人,早上的竞买区常是游客比鱼贩还多。人们争着触摸几百公斤重的大鱼,还要狂吻鱼头鱼眼。这种举动严重干扰了鱼市秩序。比抱鱼更严重的是相机的闪光灯,因为叫卖时的一个小手势有可能表示了上万美元的标码,一个闪光往往会弄花人眼,本来一条即将到手的肥鱼可能因此被别人买走。鱼贩遇到这种事真是气儿都没处撒。 鉴于新年前后是鱼贩交易的繁忙期,到那时筑地鱼市便挂出“外国游客不得入内”的免战牌。不用说,这种举动反倒为鱼市扬了名,据说从纽约、巴黎和伦敦专程来观摩东京鱼市的团队旅游客源不断。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筑地市场的营业面积逐渐显得狭小。日本政府打算在2012年将鱼市迁到附近的海岛上,现在的地点则建成传媒中心,配合东京申办2016年奥运会。不过消息一出,立刻遭到大批日本人的反对。有人认为,“将鱼市搬到租金较贵的地方,等于将中小鱼贩踢出市场,这有悖日本的饮食文化。”看来鱼市何去何从,还是个未知数。 |
日本鱼市惊心动魄的叫卖方式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