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去日本开会,我有了第一次踏访日本的机会,开会地点不是东京,不是大阪,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加贺。小城自有小城的故事和风采,也自有引以为骄傲的几景几宝。
加贺的传统宝贝有“九古烧”陶瓷,有“清酒”,有“木漆器”以及名叫“和果子”的软糯日本茶食,不过首屈一指的还要属“加贺棒茶”,一种变废为宝的茶中另类。确切地讲,“棒茶”不是茶叶而是茶梗,是茶梗加工成的粗茶。加贺茶人愣是把本将送往垃圾堆或柴火间的茶梗一味挽回到茶壶。
会议结束时,我们来到加贺的山林深处,在当地旅游局工作人员陪同下,走进一座尚未开放的老村。这老村绿得不能再绿、野得不能再野,村民仅有4人,过去以烧制木炭为生,不料前几年市面上出现了更为廉价的印尼木炭,一下断了此村的生路。村民用这卖不出去的木炭烧山泉给我们泡“加贺棒茶”,好火好水好空气,这是茶最能出味的天时地利。
“棒茶”的样子与中国乌龙茶毛茶里所见的茶梗毫无二致。在闽南,常可见到茶家把这样的茶梗挑出来,挑出的茶梗成了废物,过去当燃料,后来听说可以吸附新房装修后的有害气味,于是有了高于柴火的身价。加贺茶厂也在废物利用,把加工“煎茶”后的下脚料茶梗加工成了“棒茶”,成了加贺的土特产。真是物尽其用,用到极致。
在加贺森林中的农家木屋里,喝着用木炭煮沸的山泉水冲泡的“棒茶”,那茶汤呈棕色,汤味甘和中略带焦苦,有些铁观音老茶的味道。我细细品茗,真诚发问,居然感动了这位坚守老村的日本炭农,他特意摸出一条蛇干,掰了一截,在炭火中熏烤之后,请我品尝,让我对“棒茶”的记忆有了相依相偎的酥香。
“棒茶”本身还可以干吃,像干脆面,又像一种微型饼干,有些酥脆,带几丝甘香。能干吃的茶可谓茶中奇品。
离开加贺前夕,市政当局向我们每人赠送了两件小礼物:一册印有加贺名物的邮政明信片,一袋“加贺棒茶”,而明信片的图案中也有“棒茶”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