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了之,治本之策?
“如果把垃圾推进焚烧炉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人会有动力做更费时费力的垃圾分类了。”
冈山朋子不止一次提醒前来取经的中国人,“千万别学日本!”
“日本焚烧垃圾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了,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政策,都是为垃圾焚烧服务的。”而垃圾的出路更应该在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
事实上,日本国内的垃圾处理正呈现着一个看似矛盾的图景:一方面是垃圾焚烧技术的日益精进,对垃圾焚烧的依赖感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各地探索零垃圾,拒绝垃圾焚烧的呼声从未间断。
日本环境省废弃物管理部官员筒井诚二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环境省对于任何致力于3R(reduce,reuse,recycle)运动的尝试都是支持的,但具体哪个地方应该实行怎样的垃圾处理方式,应该由当地政府和市民共同商讨决定。在他看来,选择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主导方式还是出于现实的需要。
而广濑先生担心的是:现在的垃圾焚烧技术越来越发达,什么都能烧了,会让政府和市民们觉得,把垃圾推进焚烧炉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人会有动力做更费时费力的垃圾分类了。他的担心终于变成了事实。
塑料最早被划分为不可燃垃圾,是因为1973年东京都在焚烧塑料的焚烧厂的废水中检测出重金属超标。而如今,焚烧技术的进步似乎为将塑料推进焚烧炉提供了安全保证,而节约填埋空间、延长填埋场寿命更是理据十足。广濑先生则坚信另外的逻辑,焚烧炉需要更多的垃圾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如今,日本正进入一个焚烧炉改造期。而焚烧炉企业表现出的强大的游说和公关能力,令广濑先生心有余悸,“我担心改建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会加大日本对于焚烧炉的依赖。”
环境省的官员对上述担忧的反应则明显乐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很高了。焚烧是建立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前提上的。”
但显然,这与冈山朋子博士的研究结论相左,在她看来,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政策,无不是以垃圾焚烧为中心的,而最终也会受制于垃圾焚烧。
照搬了焚烧的日本,也就可能断送了垃圾问题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