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比中国干净的秘诀

 

日本环保启蒙运动

9月15日,学习院大学教授走访哲郎从书架上抽出两本教科书,其中一本是几年前的小学课本,上面没有现在热门的低碳、地球环保知识,而是讲述“四大公害”造成的工业污染。

四大公害指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哮喘病和痛痛病,集中爆发于1960年代,这是日本环境污染时代的标志。

1970年代,公害病的医学认定工作持续多年,受害居民和企业激烈对抗。虽然四大公害只发生在日本偏远地区,但抗议活动和随后旷日持久的诉讼震撼了整个日本。

村井安成的高中时代正好是水俣病诉讼激烈的时候。当时他的课本并没有相关环保内容。“擤鼻涕都是黑色的,走在路上眼睛都会痒。”

10年之后,当法律认定企业责任之时,村井安成从学生变成教师,课本上也开始出现了公害教育。

在这期间,日本人尊崇大自然的国民性使得自然保护教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特别在都市圈快速发展期间,普通市民更加渴望亲近自然。一种“自然学校”的民间组织、企业开始为这种需求提供服务。

如今,“自然学校”被赋予了环保理念,有解说者专门进行环保宣传。“七八年前,自然学校有两千多所,现在有四千多所了。这意味着家庭与自然接触的意愿在增加。”走访哲郎说。

既是法律,又是文化

对于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染野宪治更愿意相信是环保法律确立所致。这名东京财团政策研究员原来在日本环境省(相当于中国环保部)就职,参与水俣病赔偿工作。他拿出一张带有坐标系的讲解稿,纵坐标是时间,横坐标代表从限制性法律到自主性措施的演变。时间越靠近现在,带有鼓励、促进性质的自主性法律越多。

从1967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到1993年的环境基本法,日本的各项环保法律经历了政府、民间力量和企业之间的激烈博弈。

如今,各类环保法令和产业标准都比较完备,连保鲜膜盒外切割用的金属锯条,都有企业更换为更加有利于垃圾分类的代替品。最为典型的是日常垃圾分类,种类区分在各地不尽相同,但每个地方至少能看到5个并列摆放的垃圾桶。这已具体到了每一个饮料瓶上。制造商要标明可回收标志,瓶盖、瓶身、包装纸分为3类垃圾分别回收。为方便消费者撕下包装纸,生产商还特别制作了撕口。“正是有了法律,政府开始有规范,企业也开始遵守,人们才慢慢了解环保。”村井安成说。

环保正成为企业促进消费的招数。屋顶绿化成为潮流,就有商家开始广告推荐大象粪便是绝好的肥料。有人在看电视时会走开或者不知不觉打瞌睡,就有生产商开发了可以感应观众是否在场,或者是否睁眼的电视机,就算闭眼睡觉了,电视机都会自动关闭。

“企业是给了我们很好的正面影响。”家住东京高尚住宅区的园山京子说,“比如买冰箱、空调,就会注意不含氟利昂。”

“环保意识现在是一种fashion(潮流)。”爱知大学教授大泽正治说,大概5年前,他在欧洲看到环保袋时,就感觉这将会风行日本。如今,这果真已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潮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垃圾分类,我们该向“清洁之国”日本学什么
    湖南大学教授左健:日本下水道体系建设—制度、技术和思考
    电影《千与千寻》关于现代日本社会的反思
    看美国、日本、德国对垃圾分类咋要求
    【评论】为什么日本人人是洁癖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爱干净
    从就上厕所没手纸说起,日本医疗为啥牛?
    日本的垃圾不是想扔就扔的 这才换来了无上的干净
    清扫,在日本是神圣的事
    日本如何将垃圾回收做到极致
    日本人是怎么治理东京“城市病”的?
    环境比国内好?日本人刷夜的网吧什么样
    日本伊迪亚与日本环境发展史带给中国环保的启示
    看日本废弃工厂如何成环保中心
    日本的蓝天得来不容易
    曾经的雾霾大国日本,为什么成了亚洲环境最好的国家
    决心比方法重要:40年前日本是如何战霾的?
    自下而上的日本环境政策
    日本为何能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看完这5个原因你就明白了!
    为什么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民素质极高的国家
    东京的市民为何不用睡在噪音里
    日本启示录:发展要与环境相协调
    日本为什么那么干净?如何实现环境的长远发展
    几十年前雾霾更厉害的日本 怎么靠环保节能恢复环境?
    从100公里外欣赏富士山 日本川崎创大气治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