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的大众文化正在中国,特别是年轻一代中急速渗透,深刻影响着中国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人生设计。留日“海归”,是把这些大众文化带入中国的主力军。 目前在中国,一个被称“小资”的阶层正在形成,也就是个人年收入在2万5千元~3万5千元,家庭收入在5万~7万元的人的高级白领等。在文化上,成为“小资”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看过日剧。人们常说:“没有看过《东京爱情故事》,就不算小资。”作家黄海波在她的著作《小资女人》中,认为日剧是“小资”们必看的影碟,“小资”在现实生活中所感染的“优美体验缺乏症”和“恋爱缺乏症”,在日剧中得到了补偿。向中国介绍和翻译这些日剧的,大多数是留日“海归”。 现在,村上春树风行中国。如说某人很“酷”,“小资”们会说:“你很春上嘛。”翻译和介绍村上春树的作品的,正是留日“海归”、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村上春树的小说近年来在中国非常畅销,《挪威的森林》中译本在1989年登陆中国以来,连续再版,特别是在上海两年间印刷了16版,总发行量达72万部。到去年年末为止,由林少华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几乎网罗了村上春树全部小说作品的20卷本的全集,非常畅销。 林少华教授认为,村上作品的特点就是拒绝意义而表现客观本身,在中国的大都市,特别是广州和上海等沿海大都市,正从意义和思想的时代过渡到趣味时代、流行时代、玩乐时代、消费时代、享受时代。在中国,无意义的人、无意义的场所、无意义的生活渗透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就是这时,村上用新颖的文体和静谧的语调所讲述的无意义的故事,开始风靡中国。 不仅在精神文化上,在物质层面的大众文化普及上,留日“海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上海,留日“海归”创办了日本式“钱汤”——“汤和园”、“浅草”等,把日本的洗浴文化带入了中国;北京的留日“海归”创办了中国的“宅急便”,把日本速递方式带入了中国。2000年以后,日本商业文化进入中国,体现了一个崭新的特征,那就是遍及各地的某个商业系统完整地进入中国,它所带来的不只是商品和商店,而是全套的日式商业网络、服务方式、经营方式和流通方式,是一种“五脏俱全”的日本商业文化的缩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4小时服务的连锁店“Lowson”、“Seven Eleven”等。在这些商业系统中,到处可见留日“海归”活跃的身影,他们不仅带回了日本的经营方式和流通方式,还把日本人 |
留日海归带回怎样的日本文化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相关文章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今天不一样
日本人为什么好“色”:色到极致,便成为一种“道”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抱云堂吟草——言恭达书法艺术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开幕式
茶道表演、饭团制作、金枪鱼分解……从“吃喝”体验日本文化
“日本当代文化思想译丛”传播日本民众反战呼声
27000美元买俩甜瓜 揭秘日本“奢侈水果”文化
日本将向海外派遣园艺师 支援修复当地日本庭园
日本文化推广活动在北京举行 “工匠精神”得到宣传
中国古诗词浸润日本文化 "汉诗热"渐升温
阳明心学是对日本近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日本庭园火遍全球,可与中国园林媲美
现代日本艺妓真实生活 惊人一幕曝光
虹端和宿:在CBD感受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日本的特殊文化女仆日 众妹子齐穿性感女仆装
【日本零距离】独具魅力的日本活动偶人
日本男女混浴的历史与复兴
以平常心看待日本文化
日本隐形“贱民”近300万 世代从事“不洁”工作
【犄角旮旯看日本】让外国人跌眼镜的日本“怪象”
涨姿势!“竖中指”在日本文化中指代兄弟
日本现代化的“个性”
中国媒体人:日本就像中国的一面镜子
日本的“千年神物”和纸 被细分成上万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