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日本时,我受邀前去法籍总经理家吃饭,他的太太原来是法语老师,近20年来跟着他转辗于英国、新加坡、北非、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对海外生活怡然自得。我问起不同国家的居住经验,一年前才在日本“落地”的她笑着说:“日本和法国很像,我非常适应而且喜欢!”乍听此言我满脑子问号:法国人的浪漫不羁和日本人的服从拘谨如何能画上等号?后来我从许多观察中,慢慢咀嚼出一些道理。 1.两国对历史有毫不隐藏的骄傲。 法国人自豪于全世界对其文化遗产的倾心,致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全球游客,却对说英文这件事嗤之以鼻。日本人看起来温和谦卑,骨子里却很看重自己的游戏规则,在他们眼里,日本的制度独一无二,这种隐晦的“锁国心态”让他们闭门造车造出个“独一无二”,难和世界接轨。 此外,法国有巴黎,日本有京都,是两个一打出城市名号就能让外国人脑中充满无限遐想的历史符号。日本近两年就有好几个利用“京都”名号进行产品包装的成功营销案例:在电视中、车站里、卖场上,凡是强调产品系出名门或循古法调制的,广告中就会出现一大片青翠的绿色,配上京都古寺或身着和服的名人,最后再加上产品背后动人的历史故事,让消费者彻底对日本文化着迷。 2.两国都有不容僭越的礼仪规范。 法国顶级餐厅中的餐桌礼仪一丝不苟,日本传统的茶道仪式也不遑多让,每个步骤都有其道理,即兴式地“天外飞来之笔”被视为有失身份。最近有个日本同事去学习“和服课程”,我以为她只是一时兴起,上两堂课学习如何穿脱华丽厚重的和服。殊不知这是一连4个月的课程,穿脱只不过是基本内容,重点是学习身着和服时要遵循的礼仪。学礼仪可不是照本宣科,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说话的音调、方式、遣词造句等,都要经过不间断的练习,从内而外,难怪要花整整4个月时间(这还只是基础训练)! 3.两国都极度推崇“职业精神”。 在法国,面包甜点师傅为了确定面粉比例,可以尝试数百次;在日本,拉面师傅“上山下海”寻找合适的猪骨,再花12个小时熬煮高汤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由此可见,这两个国家对“职业精神”是何等的尊崇和坚持。 4.两国对“美”有相近追求。 法国时尚产业名震全球,不管哪个品牌,其经典款往往不求夸张,而是从材质、设计和做工中展现典雅。这和日本风格如出一辙,就拿古代艺妓们视为生命的高贵和服来说,那种华美不是喧宾夺主式的绚丽,而是在高贵丝绸上,用精细的色彩图样印染出典雅风韵。 5.两国对“吃”一样讲究。 不管是米其林星级餐厅还是法国南部的乡间小厨,不论是顶级日本料理还是温泉旅馆的和式早晚餐,法国菜和日本菜的共通精神是:当季的食材、味觉的调和、五官的飨宴。法国大餐从前菜到甜点,注重每一阶段的口味变化,每种酒的搭配也马虎不得;日本料理也是一样,用餐前侍者都会详细解说每一道菜,吃的先后顺序、烧煮的时间长短、沾酱佐料的用法等,就为了让味蕾享受真正的美味。 |
日本与法国,竟有如此相似之处
文化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