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巨头2008年业绩可谓“全军覆没”。据媒体报道,2008年日立、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NEC和夏普合计税后净亏损预计将达223亿美元。而在2008年10月底,这7家电子制造巨头均公布了盈利预期。从预计盈利到确认巨亏仅相隔两三个月,这让中国企业不寒而栗。 面对危机,“内功深厚、经验老到”的日本老牌家电巨头们纷纷“断腕自救”:换帅、裁员、关闭工厂、业务重组。这对正在农村积极进行“圈地运动”、拥有庞大国内市场的中国家电企业又可带来哪些启示呢? 最新一期的美的集团《美的报》对此作了深度分析,特作引载以引起顺德家电企业的共同反思。 日企亏损账单 春节期间,各大媒体纷纷爆出日立、松下、索尼等日系家电巨头群体亏损的消息。 索尼:预亏1500亿日元,裁员1.6万,关停部分海外工厂。 松下:预亏3800亿日元,全球裁员1.5万人,关闭27家工厂。 日立:预亏7000亿日元,退出无利润的行业,关闭工厂,业务重组,在2010年前削减2000亿元固定成本。 东芝:预亏2800亿日元。 夏普:预亏100亿日元。 NEC:预亏2900亿日元。 高成本、高溢价、高附加值的模式长期以来支撑着日系电子企业的成长,但延续这一核心竞争力正在变得无比艰难。亏损的罪魁祸首虽然是全球金融危机,但日本巨头们的遭遇是否也意味着倚靠既有模式获得过巨大成功的日系品牌不得不承认该模式已经“此路不通”? 松下、索尼等日系巨头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家电企业学习、研究的标杆。同样受经济危机影响,同样本国货币升值,同样是家电制造大国,为何国内家电企业没有出现日系这样巨额的亏损? 面对巨额亏损,日本家电巨头反应迅速:高层置换、裁减员工、关闭工厂、相关业务重组、新市场布局等重拳出击。日本家电巨头这一系列应对措施是其几十年市场经验所积累的“御寒法宝”,还是困惑中的无奈之举?对缺乏应对金融危机经验的中国家电企业有哪些启示? 寒流当前,索尼、松下、日立等日系电子公司都把目光瞄准基本面良好的中国市场,视作发展良机,纷纷加强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布局。未来的中国家电市场是否会再次掀起本土品牌和日系品牌的腥风血雨? 驻外员工谈日企危机 “市场一旦复苏他们也将最先受益” 美的日电集团日本办事处首席代表罗彦认为:“日本家电巨头的业务领域遍布全球,本国市场份额通常仅占销售总额的10~15%,这次主要受出口成本上升和市场低迷的影响,全球销售额降低,使得运营成本大大增加,亏损不可避免。但此次经济危机并没有撼动日本家电企业的市场地位,其许多电器产品在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各个市场都保持着前三名的市场占有率,市场一旦复苏,他们也将是最先受益的企业。 日企在发展过程中很好地应对了几次全球性危机,他们的经验值得美的等中国企业借鉴。如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90年代的泡沫经济,促使日本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和内部开发,成功进行产业升级,向节能、高技术、高品质、柔性生产、精益制造转型,从而转危为机为近几年在国际市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中国家电企业目前的国际化程度还较低,更多地从事日用必须品的生产,受技术、经济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应该抓住机会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竞争力。” 美的中央空调俄罗斯中心经理张文锋认为:“日本家电企业的全球化销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家电企业。经济危机对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市场都有重创,所以对日本企业的绝对销售值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家电企业的外销业绩也遭受重创,但经济危机目前对庞大的中国市场,特别是二三级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或者说还没全面体现出来,所以中国家电企业似乎多了一根救命绳。但在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渠道的控制力等方面,中国品牌和日本同行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日企自救药方的启示“未雨绸缪”是最好的选择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步衰退、日元急剧升值、市值大幅缩水等因素是日本上市公司业绩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节流增效、相关业务重组与加大对新兴市场投入则是众多日本企业应对经济和市场下滑的主要手段。如索尼于2008年12月宣布将裁员1.6万,还将关停部分海外工厂,并采取调整生产、降低库存水平、削减营运花费、调整产品价格等一系列降成本措施,这些措施将为索尼削减11亿美元的支出;松下正式宣布通过TOB吞并方式收购三洋电机,计划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表示将在3年内把生产基地外迁以实现低成本运营,而其中有70%把中国作为主要目的地。 评论认为,日本消费电子企业的全面亏损使中韩行业对手充满了期待,但必须理性地看到日本企业的亏损主因在于外部不可抗力,企业本身在产品和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当宏观环境趋暖,日本企业的应对措施逐渐产生成效,日本企业很有可能逐渐收复失地。宏观环境的巨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争取日本同行提供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因应日本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以及收复市场的迫切需要,通过优势互补与日本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家电企业包括空调产业面临的危机一点也不比日企少。由于国家对空调产品效能比的调整,许多来不及消化的库存面临巨大积压风险,而原材料的降价特别是铜价下降过半,直接导致存货跌价,吞噬大量利润。日本家电巨头的种种自救措施带来了启示。中国家电企业虽然有“家电下乡”这块大蛋糕分食,但“未雨绸缪”还是此时的最好选择:一是消化库存;二是控制成本;三是在危机中寻找契机。在业务有关联、优势能互补、能快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内部资源重组,实现对产业链的布局与优化;四是品牌扩张,利用世界家电巨头收缩的时机,在全球市场上寻找机会,实现品牌输出,扩大自有品牌占有率。 |
日本家电巨头业绩“全军覆没”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