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说,中国人和日本人很好区分,看眼睛就可以了,日本人的眼睛是直的木的,就认死理,中国人眼珠灵活,一转一个主意。 大阪的傍晚,天干净澄澈。车行驶方向与中国相反,是左行,道路并不宽,也就两条,一来一去。路边门脸的灯亮了,路上很少能见到人。 很多人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说日本保留的中国古文化比现在的中国还要浓。来到日本后,我们发现,这个说法实在很有道理。比如文字,尽管句法照我们正宗的中国人看,有点怪异,但基本可以猜到意思。富士山上五合木有点像我们的西山八大处,那地方也是中国游客聚集的游览区,也像我们的游览区一样设有礼品店,当然大部分的小东西都写着“MADE IN CHINA”。我很喜欢一个小木碗,上面写着“汤吞”,我猜就是“水杯”的意思。 日本人的宗教场所主要有两个,一是神社,一是寺庙。神社大多不摆像,只竖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汉字。 日本女人的温顺,据说已经是明日黄花,但尊老的迹象却处处体现。比如他们的长辈和晚辈之间尊卑界线分明;工资随年龄增长变化很大。日本人长寿,据说男性平均寿命79岁,女性平均寿命86岁,所以他们法定65岁退休,而且退休金非常高。老人在日本属于被尊重而不是受歧视的人群,因为他们的身体好,社会地位高,晚年多数享受四处旅游的生活。 然而,和中国的不同,也分明能看出来。近代以来受西方文明熏陶的印记,已经凿刻在日本文化的骨髓中。 记得2003年的时候,我在英国街头问路,一个老太太特别慈祥地回答了问题,然后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中国内地人。她听后一脸的吃惊。 在当时西方人的概念中,中国人和日本人长相几乎没有区别,但只有日本人才可能四处旅游,才可能说好英语,才可能有礼貌,才可能衣衫举止得体。这个理解,尽管让我们的自尊心受伤,不能不说在当时有一定的道理。 我曾经把同样的问题请教过顾导,她说,中国人和日本人很好区分,看眼睛就可以了,日本人的眼睛是直的木的,就认死理,中国人眼珠灵活,一转一个主意。这个理论,我在第二天参观日本一风景区大涌谷时发现了。 连续几年的经济不景气并没有降低日本人的生活水准,日本人工作极其卖力,工薪高,休假多,他们信奉的劳动原则是:狂工作+疯玩。那是一个周末,而且因为周一是文化节,相当一部分的日本家庭选择了在这个周末到他们喜欢去的大涌谷去泡温泉。 为了避免塞车,我们特意赶早出发,但还是被塞出了几公里以外。有个现象让我们很感慨,上下两条路,塞死的路是上山的路,下山的路完全空着,没有警察维护秩序,所有的车都一辆一辆挨着向前挪动,没有一辆车企图超车,绕行到旁边空当当的路上。遵守法则,这是日本人西方化最明显的地方。 追求结果的精致,也是日本让我们感觉特别的印象。花园的花草、街市的规划、火车站的整洁、地面的平整,所有的东西,你不会发现瑕疵,因为细节已经得到了极端的关注。 塞谬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将日本文明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并列。开始我还不明白,在日本,我看到了答案:日本已经变成了两个文化的混血。 |
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分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相关文章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女多男少,老龄化严重,真实情况令人担忧
日本一寺庙,金碧辉煌,被誉为“土豪”
日本96岁尼姑,整天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彪悍人生不需要过多解释
日本的贫富差距为何这么小?
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红叶节”开幕 红叶与日式庭院交相辉映
草间弥生作品亮相“四叶草”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日本西友、丸井们是如何对待自有品牌的?
一本书了解日本人眼中的“私摄影”
38条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日本
日本唯一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到现在,只做一种偏门业务,依然强大
为什么日本的出租车上偶尔会看到“SOS”?
为什么日本工薪阶层也能住独栋“洋楼”?
96岁的日本尼姑吃肉饮酒,沉迷男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处女率超高的日本,真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经济高增长,日本女性为何回家做主妇?
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健康的?4个“小秘诀”多学习,或帮助身体长寿
为何日本性同意年龄只有13岁?
对日本人来说有什么奇怪的中国食品,让他们兴奋?
日本艺术家長坂誠展 油画人物作品选
日本的“抠门”饭店,营业三十年,卖一种食品,还是中国传去的
日本有2个地方禁止女人入内,1个因为歧视,1个则是为保护女性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日本杂学】日本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的?
为啥日本的交通事故最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过我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