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立川敬二就8月实施的《宇宙基本法》表示,“日本应该积极考虑将来进行载人航天事业”,并要求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目标写入政府宇宙开发战略总部将于明年汇总的“宇宙基本计划”。
他认为,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均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欧洲国家也对此持十分积极的态度的情况下,“拥有先进太空技术的日本发展载人航天能力具有外交战略上的意义”。
这并不是日本首次提出载人航天目标。作为继苏联、美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日本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应用卫星、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并且一直在借助美国的力量积极参与载人航天。1992年,日本航天员就搭乘美国的航天飞机进入了太空。目前,已有5名日本航天员进入国际空间站工作过。但是,搭别人便车的载人航天发展模式,使得日本很难保证本国航天员有足够的飞行机会以及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因此,日本发展独立载人航天事业的决心越来越强烈。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开始自主研制H—2A大推力运载火箭,承担了国际空间站日本试验舱的建设,并制定了绕月探测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屡屡遭遇失败:1995年,高超音速飞行试验器海上回收失败;1998年,H—2火箭未能将通信广播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年,H—2火箭再次发射失败;2000年,M—5火箭发射失败;2003年,ADEOS—2卫星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历经多次挫折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也最终以失败告终……进入新世纪后,日本航天界对其惨痛的教训进行了深层次的反省,逐步改进、提高了技术水平,同时全面引导研究领域转换,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动向。
日本近年来抓住朝鲜发射“大浦洞导弹”的机会,一举突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在军事航天领域发展快速。至2007年,日本成功发射了2颗分辨率为1米的光学成像卫星、2颗分辨率为1—3米的雷达成像卫星,初步建立起了本国的卫星侦察系统。加上2002年发射的“数据中继与跟踪卫星”(DRTS),日本事实上已经具备了近实时的空间侦察监视能力。据披露,日本还将建设由3颗导航卫星和1颗定位精度极高的卫星组成的“准天顶系统”,以增强美国GPS的定位精度,并达到在美国GPS信号中断时依然具备独立导航定位能力的目标。
此外,日本将航天重点放在了探月工程上,并取得了新的成效。2007年1月,因绕月探测器和登月着陆器研制进展工作严重脱节,已持续10多年的“月球—A”探测计划不得不宣布取消。然而,事隔8个月后,日本在2007年9月14日利用H—2A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将“月亮女神”探月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于11月28日高调公布了用“月亮女神”获得数据制成的月球动画。同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长期发展规划》详细规划了探月工程路线图:在获得月面详细地图后,将在2015年实现月球软着陆,在2025年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
日本的载人航天项目也重新启动。2004年,日本政府宣布恢复发展载人航天项目。2005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提出,争取到2025年拥有自主的载人航天技术。然而,由于日本自主研制的火箭可靠性仍有待提高,而且日本尚未掌握航天器回收技术,日本载人航天项目目前依然处于打基础阶段,设想利用在研的货运飞船“国际空间站转移飞行器”,使日本不再依赖美国的航天飞机对国际空间站进行物资补给,同时提高大型运输火箭的可靠性,减少发射失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