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风俗 >> 正文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作者:佚名  来源:日本信息网:www.riben.com.cn   更新:2006-5-29 17:38:5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亦有茶道,说起美学来,不禁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一比。
曾见与茶道相关的日本仕女图,纤细秀美,精致之极,仕女表情安详甜美,器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其插花的时间恐怕比得上烹茶的时间了。茶道在日本不但盛行,且是一种严肃的活动,这正与其文化和美学观念相合,精致、纤细、洁净,就好象日本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这部可与中国《红楼梦》比肩的巨著里也渗透着日本的文化和美学理念。日本的茶道,我私下里认为,可欣赏而不可学,在气度上未免不足。
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一把旧壶,一杯茶汤,掂在手里,随意率性,没有那样多条条框框裁切,细节处也许不拘小节,却有引人入胜的韵味,有心人品出禅、道、儒,静夜中品茗,一片禅心如月光洗浴的海棠,肝胆皆冰雪。我愿意融进这民族气息浓浓的茶里,十几年饮茶品茗,从未仔细考虑过什么茶道美学,从浑浑沌沌牛饮解渴,到啜饮品味,到将经历中的百般滋味融进杯盏里一丝丝品饮,这“道”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心情有不同的茶相伴,犹如知已好友一般,也是快意的事啊。
日本茶道美则美矣,个中滋味远不及中国茶道耐品。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中国将其融入儒家与道家,这才产生了中国式佛教“禅”,禅自南宗六祖慧能以“顿悟” 战胜了北宗神秀为主的“渐悟”后大盛。禅又自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国人将禅再次变化,融入大和民族的坚忍、纤细、精致,再加上略略感伤,因此日本的茶道也带有这样的气质。我认为日本茶道未得禅的神髓,因为“禅”本身是不拘形式的,所谓无佛无祖才是得到禅机真昧,日本茶道是太拘于形式了啊。
中国茶道,品饮者不知不觉会想起庄周《至乐》篇:“无江海而闲 。。。。”
中国的茶道


(一)唐时的基础


我国的茶道是到六世纪(唐朝)时陆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写『茶经』,进而推广传播,才奠定了茶叶今日之基础。陆羽的『茶经』分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而事实上是分为十章如下:


一之源:茶的起源


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二~六为茶道实务:


三之造:茶的制造 -------有关之工具、器具大部份已被时代淘汰,而制造方法则因茶叶由


四之器:制茶的器具-------早期的固型茶到现在的散型茶,其制造过程、方法、情况均有所


五之煮:茶的煮法 -------不同;至于煮与饮,因茶叶改为冲泡方式而不再用烹煮,


六之饮:茶的饮法 -------所以仅有″饮″聊具参考价值。


七之事:茶的历史


八之出:茶的产地


九之略:茶的概略


十之图:茶的挂图




以下仅就『茶经』之内容作一简要的探讨——


1.从前的固型茶,成以后是又乾又硬,要煮用时必须先用以火烤。


2.烤时持茶近火,经常里外翻转;如是以火烤而乾之茶,则烤至火气透为止;如是以日光乾燥之茶,则烤至柔软舒展为止。


3.烤过后,又须加以研碎;其粉末如米粉者方为上等,如细角者为下等。


4.煮茶时之炭、薪规格:


A.木炭为佳—如桑、槐、桐、枥之类。


B.坚薪次之—膏多之木或无用废材不用。


a.膏多之木:如柏、桂、桧。


b.无用废材:指朽腐之木。


5.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总之须用活水。


6.煮水标准:


A.第一沸:水沸之程度,如鱼目而微有声;使水合乎茶之量,以盐调味。


B.第二沸:容器之边缘,泉涌如连珠,水泡上升;酌水一瓢,以竹筷于水之中心回旋搅和,量粉末,投至水之中心。


C.第三沸:如腾波鼓浪,煮至翻滚;取所酌之水止之,以育茶之华,并将火移开。


D.过此以后则不可饮用。


7.饮茶之法,趁″热″为之,边煮边饮。


以上为陆羽所力倡的『茶道』,也是唐朝时集大成的饮茶方法,成为我国茶道最原始、最具体的指导原则,然而到宋朝时便革去一大部份。


(二)宋时的讲究


宋朝饮茶的习惯,基本上固然依循唐时的准则,却从高雅的享受中去谋求发扬光大,尤其士大夫阶级争相讲究茶品、水质、火候、茶具、煮法、饮用之效果。此时『饮茶』习惯已成附庸风雅之士聚集的原动力,藉茶吟咏,各机其妙,甚至评茶论器,名目、花样百出,蔚成风气,因此『斗茶』也成为我国比赛茶之始。

斗茶』交战时,以三件事来分优劣:一为茶、二为水、三为茶具,彼此夸耀其优点(品种、采摘、制作、来源、水质、成份、质料、特色 ),优则称胜。


(三)明时的改革


可是唐、宋这套饮茶的准则,到了明时,固型茶惨遭潮流淘汰,改为以散型茶为主,煮茶也改为泡茶,至于过程方面就更见紧缩,只注重茶品、水质、茶具,其余则不在讲究之列;尤其对水质讲究到极致,除了使用泉水、江水、井水外,还风行雪水、雨水,甚至于露水、竹沥水。


民间所盛行之″功夫茶″,也是在改良泡散型茶后的产物,且不再以大壶冲泡,而崇尚小壶泡法(重品茗、忌牛饮);对茶器、茶具之讲究,要求陶、瓷、紫砂土质良好、制作精巧、造型高雅,因此在官方及民间的推波助澜下,成就了傲视国际的『陶、瓷艺术文化』,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与″宜兴″的紫砂茶具享誉中外,间接地提升尔后「饮茶文化」走向精致化与生活化。


日本的茶道


(一)茶道之源流


中国茶叶最早传入日本,约在汉代就开始了。唐代,日本僧人来华,高僧最澄禅师和空海禅师到中国天台山国清寺流学,回国时带回茶籽栽种于日本滋贺县。宋代,日本荣西禅师两度留学中国,又带回茶籽,栽种于日本佐贺县。(荣西禅师着有<吃茶养生记>一书,是日本第一部茶书)。


而根据日本历史中记载:「天平元年(公元729年),圣武天皇在宫中,召集僧侣讲谈般若经后,有行茶礼仪。」又说:「平安时代桓武天皇时,传教大师返国,带回茶种,种于比睿山附近地方,是为日本种茶之始。」虽然历史悠久,却完全变质,与我国古时茶道旨趣大不相同,日本敢据以夸张『国粹』,傲视西方,理由就在早已彻头彻尾改变,的确成了『日本茶道』。


(二)茶道之精神


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将饮茶视为生活规范,藉以修身养性,学习礼仪,以环境幽雅为主体,以高尚享受为目的。而其缺点乃是违背时代,脱离现实,费时费事,名为固守茶道的传统,实仅维持茶道在充当古迹。


(三)茶道之流派


一.主流派:″千利休″与″三千家″1.村田珠光成立日本茶道1430年~1502年


2.千利休追随绍鸥学习茶道别号抛秋,是安土、桃山时代的茶博士茶艺非常精湛,遂集茶道之大成1522年~1591年


3.宗旦利休的孙子以宣扬茶道为专业儿子分立门户继承衣钵茶道—三千家


4.江岑″表千家″的元祖仙叟宗室承接了乃父的隐居而成″里千家″的元祖一翁宗守住在武者小路成为″武者小路千家″


二.其他流派:


A.薮内流 B.远州流 C.石州流 D.镇信流 E.宗偏流 F.不味能 G.江户千家流...等等派别。


(四)茶道之饮法与礼仪


以驰名的茶道″数寄屋″为例,它建筑在私人的花园中,包括可以容纳五人的『茶室』,与一间毗连的『水屋』(洗涤茶具之场所),另有一间『待合』(提供宾客暂待,等主人邀请进入茶室之场所)。


从『待合』到『茶室』,有一条小径,幽静之至,奇石与石凳陈列两旁,古松参天,枫叶满地,景致高雅。『茶室』的入口为活动格子门,高仅三尺,人须躬身而入,以保持谦逊态度。


室内陈设简朴,瓶花佩合季节,且悬有名贵字画,供人欣赏。室之右角,设有小巧木架,挂着铜包锡的茶壶。茶碗各用饰盒贮藏。


待客之礼仪与饮法——


1.宾客进入『茶室』之后,依序面对主人就座,宾主对拜称『见过礼』,主人致谢称『恳敬词』。


2.室内从此肃穆,宾主危坐,静看茶娘进退起跪调理茶具,并用小玉杵,将碗里的茶饼研碎。


3.茶声沸响,主人则须恭接茶壶,将沸水注入碗中,使茶末散开,浮起乳白色饽花,香气溢出。


 4.将第一碗茶用文漆茶案托着,慢慢走向第一位宾客,跪在面前,以齐眉架式呈献。


5.宾客叩头谢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


 6.如上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献;待主人最后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轻嗅、浅啜、闲谈。(惟忌谈世事)


 

文化录入:暗香盈袖    责任编辑:暗香盈袖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