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绘画艺术,经历了平安时代创造的“大和绘”,室町时代引进中国水墨画的禅化,桃山时代流行的屏风画、隔扇画等发展阶段,到了这一时代又完成了版画的日本化,诞生了纯日本式的版画“浮世绘”,大大地丰富了日本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
“浮世绘”又称风俗画,是反映町人大众生活和风俗的木版画,其中以刻绘人物和风景居多。它是在印刷技术有了新的改进,版画的印刷质量得以提高之后,开始脱离作为书籍插图的附属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大众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绘制江户吉原青楼的风俗画和歌舞伎演员的人物画,表现了对庶民现实生活的关心。“浮世绘”由画师菱川师宣始创于 1681年前后,他本来是绘制《吉原枕》、《吉原鉴》这类插图的,其后为了适应当时庶民对青楼女生话和闺房秘事的嗜好,在传统的“大和绘”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出发,绘制了吉原的好色版画,以表现现世的享乐生活,并带有几分放荡的意味。世人为此新造了“浮世绘”这个词,日本式版画“浮世绘”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当时人众娱乐除了古原游乐之外,就是欣赏歌舞伎,为此浮士绘也瞄准歌舞伎,在歌舞伎广告栏或节目单上制作歌舞伎演员的肖像版画。“浮世绘”的首创者之一鸟居清信绘制的这类“浮士绘”是粗线条,单一墨色,形式也很单纯。其子清倍将其发展为绘制身穿华丽衣裳的美人画,由于用单一墨色已不能很好地表现青楼女的美姿,于是开始在墨色上涂动物胶以增加光泽,称为“漆绘”,或加用赤色,称为“丹绘”,但人物个性不鲜明,存在类型化的倾向。这是江户时代前期“浮世绘”的基本状况。不过,这为江户后期创造出多色彩的“浮世绘”打下了基础。
“丹绘”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终于在1744年经版画家奥村政信、西树重长、石川丰信等人之手,以赤为主,增加了绿、蓝、黄诸色,完成了从“丹绘”到“红折绘”即“多彩绘”的过渡。1765年,铃木春信在“红折绘”这种多彩的原色的基础上混合中间色,印刷出美妙和谐的鲜明色彩,创造出色彩丰富的“锦绘”。他在其代表作《中纳吉朝忠》中,用柔软的线描和明朗的色调,描绘青楼女子手捧中纳言朝忠的情书阅读时的梦幻般的表情,以及人物纤细的柳腰,婀娜多姿,飘溢出一股古典式的浪漫情趣。
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麿继之以用“锦绘”绘制美人画而闻名于世。鸟居清长的《四条河原傍晚乘凉》,用线描的办法描画了三个美女的全身像,一人站立在床前,两人或安坐或侧卧在床上乘凉,一副悠闲的表情。他的其他版画也是描绘人物群像,很少画单人像。比如《说唱图》,扮演小春的四世岩半四郎与扮演治兵卫的三世泽村十郎在前表演说唱,三个演奏者盘坐在后面伴奏,画面人物众多,结构却非常紧凑,如实地传达了净琉璃舞台的气氛。喜多川歌麿的代表作是《妇女相十品》,描画吹笛町女的头像,特写人物脸部的表情,反映这美女古典高雅的气质。此外歌麿还画有《名胜风景美人十二相》、《青楼十二时》、《当时全盛美人图》等,将美女画发挥到了极致。但是,歌麿晚年的美人画,不是画美人脸,而是呼声美人纤细的体形之美,千资百态的曲线之美,使肉体的触感支配着整个画面。当时美人画泛滥于街头巷尾,逐步走向类型化。歌吕绘作《太阁洛东五妻游》后,触犯了实行禁欲主义的幕府的禁忌,一度被投入狱中。此后,幕府颁布命令,一律禁止绘画青楼美人图。
“锦绘”极富吸引力的风格,对于版画“浮世绘”的飞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物画”描绘的对象主要是歌舞伎演员、相扑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东洲斋写乐的《奴江户兵卫》(由大谷鬼次扮演),画家精确地捕捉到演员表演高潮瞬间的表情和动作,用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又与内在的理想化调和,人物富有个性。
这时给“浮世绘”吹进了新风的,是一群日本“浮世绘”风景画家的登场。许多画家受到西方油画和铜版画的启发,尝试采用透视法和远近法描绘风景版画,将“浮世绘”推向了全盛期。
自称是“画狂人”的葛饰北斋整合洋画朴素的远近法和合理的实证主义精神,使“浮世绘”风景画确定在东西方结合的一个新的起点上。他的《北斋漫画》,素描式地描绘了鸟兽虫鱼、山川草木、想像的动物等,森罗万象。以此为开端,他的风景画有了新的创造,采用了逆远近法,即前景大、远景小的画法,这就是《富士山三十六景》的问世。这幅风景画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捕捉富士山巍峨的雄姿,其中《凯风快睹图》,即《南风带来好气候图》,描绘蔚蓝的天空下耸立着的富士山,阳光普照,染上了血红色的灿烂光辉,与山麓下绿林相辉映,色彩鲜明、真实,俗称《红富士山》。它成为“浮世绘”风景画的不朽之作。日本美术史家秋山光和认为:“北斋这幅《红富士山》好像是中世纪绘卷的美加动人的山水背景,又像是雪舟用强劲笔锋所作的风景画,还像宗达一光琳派以多彩的平面所构成的装饰景致。的确,它是凭想像力使日本绘画过上的全部辉煌成就再一次显现出来。”此后地还给制了也很雄伟的作品《富士百景图》。
在北斋达到艺术高峰之时,年轻的安藤广重制作了《东海道五十三次》,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这无疑是对北斋的一大挑战。广重这一系列“浮世绘”版画是描绘从江户到京都的东海道线上的53个驿站的明媚风光,成功地描绘了雪、月、雨的自然景象。其中《蒲原》是最有名的,画家以纯客观的作画方法,描写了白雪覆盖的蒲原驿站的冬景,在茫茫的白雪下,几个行人急匆匆地踏上回家的路,雪地留下了一个个的脚印,显得一派宁静。这幅笔致秀丽、色彩柔和的版画,富含典雅的情趣。这一点也表现在他的另一力作《江户名胜百景》上。日本评论家针生一郎认为:“广重之所以成功,是浸润于日本湿润风土中的温和的情趣,缘此显现了他的本领。”
作家永井荷风就“浮世绘”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道:“如果说木版画在温和的色彩中存在作者的精神,那么这完全是专制时代人心萎微的反映。在这种暗示黑暗时代的恐怖与悲哀中,我仿佛听到了青楼女隐隐啜泣的声音,就不能忘记其中的悲哀和无奈的色调。”“浮士绘”的发展和下述国剧歌舞伎的发展,都是遭遇到类似的命运,只不过一个表现在绘画上,一个表现在戏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