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人
企业最关键的因素,是靠员工,靠人。为了达成目标,首先需要众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然后要为他们分配好各自的岗位,做到责任到位、目标明确,最后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使他们完成目标。只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所有岗位上的人就能够协同一致来实现它。
日本企业在用人上的终身雇佣制,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亲如一家的关系。当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日本并不像美国企业一样大量裁员,雇佣更有能力的人,而是通过调动员工的多种能力,来度过难关。如果出现新技术对企业构成挑战,日本企业也不会立刻雇佣懂新技术的人,而是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使他们出于生存的危机感,快速汲取知识。
事实上,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恰恰是战败后美国给日本输送的一种制度,但日本把它很好地用起来了。这种制度,能保证员工利益和公司长远利益的协同,也能保证,日本始终有够用的人才。因为,如果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人裁员掉,而不是再培训他们,那他们可能通过自我学习另谋生路,也可能继续找另外一家仍然使用旧技术的公司,如果是后者的话,市场就始终缺乏某一种人才,并难以实现充分的人才竞争来推动技术的改进。
▌信仰的力量:逝去的生命不可辜负
二战后的日本,有一种哀兵必胜的信念。有一次盛天昭夫去欧美国家考察他们的电子制造业,对于他们先进的技术颇为惊叹。午餐的时候,餐厅服务员指着摆盘上的一把精致的小伞,说:这可是贵国特产哦。尽管对方这么说是出于友好,盛田昭夫还是觉得难过:在他们看来,日本就只会生产这些好看的小玩意儿啊。盛田昭夫相信,做好的电子产品,美国可以,英国可以,法国也可以,日本也可以,这是一种使命感。
很多日本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逝去的生命不可辜负,活下来的人要更好地生活”,这种信念使日本这个重视协同的民族,拼命学习,创造性地制造出大量生活所需的优质产品,并具有了国际竞争力。
日本制造走向全球,让它变好的并不是日本的多灾多难,而是战后的改革和日本人的信仰。战后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繁荣,新劳动法使企业难以解雇员工,日本企业与员工发展成为亲如一家的共同体——当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企业也有很多改变,但这种靠激发人的全部学习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而不是粗暴地大量裁员——的方法,仍然是值得坚持的。
日本战后的税制改革,也使日本企业的高管在收入上与普通员工没有过大的差入造成隔阂。除了对企业的兢兢业业,日本人对死者的敬重对民族未来的信仰,也使他们‘为了目标不断发挥创造力。而目标的制定,则是依靠企业家对技术和商业的充分理解和预判。
正如盛田昭夫说,索尼的成功在于他们始终预判市场下一步需要什么,如轻薄短小是大势所趋。但过早放弃了计算器这种产品,使他们在数码时代未能及时跟上,这是一次预判上的失败。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