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电子网 大概在1835年,达尔文乘坐的英国海军环球考察船抵达太平洋东部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00多个小屿组成的群岛如此孤立,离它最近的南美洲厄瓜多尔本土也有1000多公里之遥。 在这个后来举世闻名的“生物进化博物馆”里,达尔文看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加拉帕戈斯龟,岛上的大多数鸟类也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达氏认识到,外部环境能对物种进行选择,他的《进化论》灵感爆发了,人类从此告别了上帝。 将近两个世纪过去了,日本人现在认为自己成了加拉帕戈斯岛上的生物:该国赖以横扫天下的两大产品——汽车和消费电子陷入一个怪圈,在日本岛内依然一览众山小,于国际市场却节节败退。 最典型的莫过于手机,松下和NEC是日本市场的巨无霸,逼得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几乎要退出日本,但在日本岛外,那里还能看到松下和NEC手机?这种“日本制造”只在国内一路畅销,日本几乎成为一个光荣孤立市场的情景,被日本产业界唤作“加拉帕戈斯现象”。 最新的新闻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外的茫茫海水也挡不住全球整合的坚船利炮了。 进入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先是夏普宣布,至2012年3月结束的财年亏损可能达到2900亿日元,是公司创立100多年来最惨重的赤字;然后是索尼,财年亏损预计达到2200亿日元,比此前预测高出一倍;接下来是松下,2011财年预计亏损7800亿日元,也创下公司有史以来的记录。 这不是日本企业近年来第一次普遍性萎缩。2009年的金融危机就瞬间逆转了日本九大电器巨头(索尼、日立、松下、东芝、富士通、NEC、夏普、三菱电机和三洋电机)的销售额与利润表。 除了日元升值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全球市场下滑拖累日本外向型经济外,日本公司组织结构与社会劳动力结构不匹配,公司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也被日本工商业界反复提及。 这些当然都是很关键的直接或深层原因,不过如果从《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理论看,日本人面临的根本麻烦,还是在巨变的商业生态系统中找不到自己的食物链位置了。 1950年代,世界质量管理大师戴明为日本指出了“低成本、高质量”制造强国的道路,其后“MadeinJapan”盛极多年,以至于执拗的日本人在进入21世纪后,仍然试图将此法宝炼至极致,所以有丰田的“拧干毛巾里的最后一滴水”,有日本手机界“质量高到过剩、功能多到过剩”的自矜。 但消费电子、汽车这样的离散型制造业早已走进模块化时代,技术扩散非常迅速,全球供应链整合也将成本精打细算到每个组装工身上,与韩国、台湾及至之后的中国大陆相比,日本制造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质量溢价也低薄到不足以抵御日元升值的风吹草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批日本著名企业提出了“去制造化”的战略新思维,想学习IBM、苹果等美国公司,放弃庞杂的制造业务,以进军服务、软件、新能源、解决方案等重塑竞争力。 从目前看,日本产业界的转型如海龟般缓慢。其中道理不难想见,一是习惯吃什么就喜欢吃什么,日本公司盛行的工程师文化难以支撑向客户和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 其次,大批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成为终身雇佣制的企业无法摆脱的转型包袱,日本老龄化结构也不足以提供足够多投身第三产业的新兴人力资源; |
日本制造:光荣孤立的悲剧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后起之秀的日本手表,是如何一步一步撬动了世界钟表版图的?
一目十行!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级”刀匠
造假、违规、缺陷——看“日本制造”如何跌落神坛
日本菜价为何20年不变?
走下神坛的“日本制造”
用“工匠精神”照亮进阶之路
探究日本制造业的神话
日本企业为何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索尼、松下、夏普集体陷入尴尬境地
日本制造早已失去光彩
“日本制造”的加拉帕戈斯危机
下一个十年,“攻势”日本打造强壮经济
“日本制造”向何处去
日本制造:兴衰的“十字路口”
日本制造的黄昏
日本创新:从21世纪回到20世纪?
日本:优质产品背后的优质蓝领
索尼、本田之殇:日本制造的落日余晖
日本制造再次崛起必须重拾创新
日本制造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沉没之中?
创新是日本制造的唯一出路
日本制造需要新的方向
日本制造要终止于丰田?
失去辉煌的日本制造
日本制造不仅仅是日本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