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才明白问题出在学习英语的方法上。在中国当过学生的,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习英语时用汉字注音,被老师批评,让拿橡皮擦掉,老师会告诉你那样无法练出英语的发音。不幸的是日本人标准的英语学习方法,就是这样干的。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强调英语教育,在全国征求学习的方法。最后一个曾经因为航船失事流落美国的日本人中标。此人到美国的时候一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于是就用了日文的“片假名”字母来标英语单词的发音,日本人认为这个方法好,第一是发音符合日本习惯,第二是不懂英文字母也可以学英文了。不幸的是,这种片假名字母里面只有日文的发音,比如英文中的R音,那是根本没有的,只能用LU来代。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我就当作笑话把这件事讲给其他开会的同事。日本同事也跟着笑。笑完以后,一位德高望重的日本同事语重心长地总结道:“我们现在是在日本,所以,大家在日本说英语,还是请按照日本的发音吧。”
晕……我的英语老师听到,不知作何感想……
散了,有个美国工程师当场就表态了----我得申请调职----不然等我回去我女儿就听不懂我的话啦。
第五奇:咖啡罐子喝掉底
在国内听过一个对日本公司讽刺的说法---- 在日本公司里面,饮水机的水罐上要用线作出格子标志,每个员工一次只能喝一格。这看来很符合日本人呆板而强调细节的性格,不过喝水都这样定量未免夸张,我觉得这是有熟悉日本人性格的朋友在开玩笑。要真的这样限制,估计我所在的公司就没法营业了。
日本的公司员工,平时在班上消耗最大的两样东西,就是烟和咖啡。
烟,因为只能去吸烟室抽,又有大量“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有一部分日本人敬而远之,就是抽的,也很有些禁忌。当年陈祖德和日本棋手下棋,发现他们有个习惯,过滤嘴香烟剩好长一截儿就插到烟灰缸里,还奇怪日本人为何如此浪费。公司里日本人抽烟也是这样,其实,这是因为日本人相信即便是过滤嘴烟,如果烟气经过更长的过滤通道,也可以危害少些。生活中日本人怕死得很,和穷凶极恶的武士道完全不相干。
可是咖啡就不一样了,虽然这东西都说有成瘾性吧,还没听说喝咖啡能得癌症的,所以大多数日本员工都乐此不疲。各公司一般都设有咖啡自动销售机,作为一个日本工程师,每天消费咖啡五六杯颇为平常。咖啡用水冲的,你喝水都限制那还不影响营业么?开玩笑说,若想颠覆日本经济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喝咖啡的瘾君子列为吸毒犯就可以了,那日本各公司必为之一空。
至于日本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烟草控”和“咖啡控”,说起来理由也简单,日本白领阶层的加班是惊人的。走在大阪写字楼最密集的御堂筋大街上,夜幕降临以后,几乎每个公司的窗户都灯火辉煌,哪怕你半夜十一二点去坐地铁,依然是人声鼎沸,挤满了刚刚下班的日本人。日本国土狭小,矿产贫乏,唯一可以来保障其经济地位的资源,就是人。所以,日本的公司常常通过加班把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在下班时间以后下达新的任务是正常现象。而这种加班,大多没有加班费。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对日本的白领来说并不是稀奇的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每个公司都这样,从外国人的角度看,这就有点儿惊心动魄了。
不过,日本人的物理构造也不会与其他人有太多的不同,所以,这种压力之下,咖啡和烟,就是最好的提神工具。当然,等到咖啡和烟都不管事儿,那“过劳死”的危险就该来了。
在日本的外国人不免评价一句----日本人,活得太累了。
对此,萨还曾有一个误解,认为日本白领阶层抽烟喝咖啡,蓝领阶层因为工资按小时发,到点儿下班应该没有这些癖好吧。后来问了日本人才知道,日本蓝领阶层中咖啡的瘾君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天十几杯咖啡的大有人在。这是因为日本的蓝领阶层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所以下了班以后有享受夜生活发泄压力的习惯。带赌博的电子游艺厅扒金库,五花八门的色情场所,往往等玩完出来,就到后半夜了……睡眠不足的日本蓝领们比如卡车司机为了保障开车时不打瞌睡,最普遍的办法就是喝咖啡。
所以,在日本的公路上,人人视大卡车为危险的家伙,可不仅仅是因为它个子大,更因为开它的,可能是一个全靠咖啡才不会睡着的更危险的家伙。
第六奇:三七分头西服衣
到日本第一次理发,理完之后剃头师傅问一句----上班头?萨一愣,不理解什么意思。师傅用刀对着萨的脑袋一比划----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
怎么回事?分西瓜么?
后来才明白,日本公司职员的发型都是固定的,分头,左边百分之三十,右边百分之七十,有没有一根根数过不知道,但看起来很精确的样子。
日本的公司职员的着装发型有着严格的传统,走在街上外观很醒目,结果是上班高峰时,坐在地铁里周围仿佛都是从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日本人。走在公司里,也大有认错人的危险。
说起日本公司职员的标准形象,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来,他们都穿西装,无论寒暑四季不换。白衬衫,黑皮鞋,深色领带,深色西装,这就是日本白领典型的形象。不过,一定还要加上前面提到的那个百分之三十对百分之七十的分头。要知道日本黑社会也是白衬衫黑西服,只不过发型五花八门,或光头,或染发,或极短的寸头,如果只看衣服不看脑袋,是很容易把“暴力团”当成工程师的,这在某些场合,可能会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
不过,这只是外国人肤浅的认识,日本人自己对于这种着装传统,有更详细的规矩。比如传统的日本公司,其职员西服左侧前襟都要别一个公司的证章。这一点,侯宝林先生在他的相声里面也提到过,说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的日本公司职员往往骄横看戏不买票,谁也不敢查,于是有人弄个啤酒瓶子盖也挂在衣襟上跟着蒙事白看戏;日本公司略带迷信的职员不穿黑色袜子。因为日本的袜子叫做“足下”,“黑色”的发音类似“痛苦”,穿黑色袜子带了“足下痛苦”的不吉之兆。这些细节,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萨看来,都穿西服着装整齐当然很好,但是,也有副作用,那就是我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了三个月,还分不清周围那十几个日本同事呢----实在是他们看起来太一样了。
不过,日本的着装习惯也在受到“海龟”的冲击,至少,在比较接受新事物的软件工程师群体中,如古板的前辈一样穿西服打领带的人是少多了。
但是在日本的地铁里一眼望去,依然是一片西服蚂蚁的景象,又可以感到这种变革是多么的不容易。
不由得回忆起了文革的时候,我国街道上的蓝色蚂蚁。我们穿成那样儿是“革命”的要求和规则,没办法,日本人今天的西服蚂蚁呢?又是什么在规范着他们?
忽然想起一个词儿来,好像叫“面子强迫症”……
第七奇:大家凑钱喝酒去
日本人喝咖啡的本事大约可称天下第一,三杯咖啡下去倒头就睡,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但喝酒就不行了,从酒量的角度,日本人大多一饮辄醉,要是到山东、东北这种地方能喝到终局的可能性都不大。但是,日本公司的员工,还偏偏喜欢隔三岔五一起喝酒去。
出去喝酒多半有个由头,比如某人退休,来了新人等等。这里面学问就大了。仔细观察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私人朋友们的聚会,而是日本公司用来增进员工感情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通常是星期三左右,就有小干事给希望参加活动的员工们发通知了---- “周末,为了xx事,准备组织一个聚会,地点在xxx,希望踊跃参加。”随通知一般还附餐馆地图。表面上活动自愿参加,实际上不参加的会被视作异类。这样,每到周末,日本大街小巷的餐馆总是熙熙攘攘,宾客盈门,是他们赚钱的一大黄金时间。
仔细想想,组织这样的活动大有道理。日本的风俗“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是偏偏日本的公司还最讲究合作,集体主义,二者的矛盾怎样调和呢?大家一起出去喝喝酒,联络感情,显然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了。日本人一喝酒就会撕去面具原形毕露,在这种喝酒的活动中,本来从无关系的一些员工也有机会坐在一起,将来工作中自然可以更好地合作。而通过这种活动交到私人的朋友,则基本是不必指望的,因为,这实际上是公司业务的一个延续而已。
但是,这种有益于公司的活动,公司却不会拿出经费来,而是同事们自己掏钱凑份子。我的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日本熟人告诉我,每次发了工资,他都要拿出五万块日元来,作为本月的应酬费用,这应酬,就是喝酒和给同事生孩子、结婚等准备的份子钱了。
不过,日本的员工,也颇有一些不用公司组织,除了周末还自己跑出去喝酒的,往往一喝就到半夜才回家。开始觉得这些日本人没心没肺,后来才明白他们的处境很值得同情。
原来日本传统观念认为加班是在公司有价值,受重用的体现,所以丈夫加班,妻子在家就会心满意足,百依百顺,如果丈夫不加班早早回家,妻子就会担心丈夫的工作出了毛病,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日本公司的确加班多,但总有不需要加班的时候吧,这种时候,本来可以早回家的日本员工为了让家人安心,就只好跑去喝酒到半夜。
第八奇: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一次曾经问一个已经比较熟悉了的日本工程师----你们一天给人家鞠躬上百,不觉得累么?那位听了一愣,想想,说有这么多么?我怎么没觉得?
当然有这么多了,只不过习惯成自然,大多数日本人对此已经没了感觉。
日本的公司,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条条框框极多的地方,前面说过着装的规矩,而这不过是日本公司各种规矩中的九牛一毛而已。在公司里打头碰面,上下级一般要互相问好,下级是“澳哈腰古匝一马斯”,上级呢?简单的“尤斯”就可以了。而上级见了更高的上级,又要马上改口,所以,和人见面时极快地判断双方的等级是一门必备功夫。中午吃饭要集体行动,坐下来的时候自然形成众星捧月,把级别最高的放在中间,整个吃饭期间大家谈论话题,每个人都要按照级别高低,长幼顺序有所发言,谈笑风生,表示参与又不能抢前辈上司的风头,通过这种方式共同建设集体内融洽的合作气氛……
工作中,就表现为小心翼翼,决不超越自己的范围。日本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绝少革新,理由是革新是负责革新部门的事情,因此即便有更好的方法,也不会主动提出来。而公司老板讲话或者发布什么通知,最后问大家有意见没有纯属套话,极少有日本员工出来提问或表达意见。你若真的出来提问,那就要惹麻烦了,因为会议的时间安排肯定没有给提问回答留出时间,你的问题会造成整个会议的延长。
奇怪的是,日本的员工们似乎颇不以这种束缚为苦,反而在这种种规矩之下挥洒自如,给人活得很滋润的印象。他们体内好像都带了一台专门处理这种“规矩”的计算机,该怎样行礼,该怎样说话,都可以自动应对而不出问题。
有人说这是日本公司员工的一种“素质”,要按照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渗透骨髓的文化传统。
日本古代是一个国土狭窄,生存条件恶劣的国家,因此没有多余的社会资源可以浪费在民主决策、尊重隐私等这些方面,属于个人自由的空间十分狭小。所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民族始终生活在一种等级森严,规矩众多,而且强调服从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环境中发展出的文化,也就具有了“带着镣铐跳舞”的特征。尽管二战后日本的政治生活走向了民主化,但这种在层层束缚下乐在其中的文化传统至今犹存,便形成了公司里日本员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独特现象。
不过,这种规则,也往往因为外国人的进入带来种种误会。因为“老外”经常会不按牌理出牌。比如,萨就曾经引起过这种麻烦。当时,萨奉命接收一个日本公司的技术部门,算是个临时的小头头,部门里的七八个日本员工都很配合,所以工作颇为顺利。但是萨有个习惯,就是喜欢上网写文。于是那天晚上工作完毕后,就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面开始信笔神游,乐在其中。待得一文写成,看看时间,已经到了半夜11点钟。正收拾东西要走,忽然发现那七八个日本员工一个也没有先走,这时也开始收拾起东西来。
一愣之下,忽然恍然大悟----“上司在加班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下属不能先走”,这也是日本公司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呢。萨无意中害得这几位多在公司干了三四个小时,真是抱歉。
至于……这三四个小时人家到底加了哪门子的班,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