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是如何突破资源约束的

作者:未知  来源:线国际商报   更新:2009-6-9 9:30:3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浙江经济在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中,正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研究日本突破资源约束的成功经验,对浙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增加外部资源供给--实现资源瓶颈的"硬突破"
   所谓"硬突破"是指通过提高资源的供给量来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日本的主要做法是:
   1.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和手段的多元化
   作为世界石油最重要产地的中东一直是日本最大的石油进口渠道,目前在日本石油进口中仍高占88%。因此,日本向来比较重视以中东为重点的石油外交。1973 年后,日本开始奉行亲阿拉伯外交,取得了明显成效。冷战后,日本又积极谋求中东的和平稳定,转而实行"平衡外交",同时加强与阿以双方的关系,但基本上没有影响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此次伊拉克战争前,沙特的石油矿物资源部长和卡塔尔的石油部长均向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表示在向日本供应石油方面将提供全面的合作。
   但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从未忽视从其他地区的石油进口,此次日本在中俄"安大线"筹议中半道杀出以及积极参与萨哈林油气开发即表明其对俄作为重新崛起的能源大国的重视。
   2.实现能源储备的规模化和民间化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建立石油储备。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全面推进民间石油储备,1975 年制定了《石油储备法》。80年代,日本又开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经过30余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官民一体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2003 年4月的石油储备为8899 万千升,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国家储备4844 万千升,可用92天,民间储备4055 万千升,可用77天。
   在石油储备上,民间储备就占日本石油储备的近一半。在新能源开发上,日本的"新阳光计划"则采取了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联合的方式,共同攻关。
   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民间储备的石油则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厂和销售网点。日本的国家储备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间储备中原油和成品油各占一半。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要建设在储备费用低、安全程度高、地质条件适宜、运输方便的地方。日本是一个平原狭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根据本国的石化工业布局,日本采取了半地上半地下油罐方式、海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岩洞油库的多样化储备方式。
   3.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石油依赖度,实现能源多样化
   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向以油为主转变。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是支持日本经济增长的四大能源支柱。日本能源结构随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战后日本社会电力化率稳步提高(电力化率:发电用一次能源量/一次能源总消费量),到上世纪末,电力化率达到40%。发展电力事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受资源条件限制,发展核电成为日本在70年代以后迫不得已的选择。现在,核电已占日本电力的1/3。另一方面,日本积极推进核电事业更出于安全考虑,核电既提高了能源自给率,又加大了能源安全系数。
   日本是核能利用大国,拥有50多座核反应堆,位居世界第三。日益成熟的核能利用技术,降低了日本核电成本。通产省还制定了加速发展原子能的计划,计划到2030 年建成120 个核反应堆,使核电达到整个发电量的近60%。但随后,世界范围核泄露问题日益严峻,日本本土核设施也多次发生事故。在国民大力反对下,日本政府开始调整其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逐步放弃大力发展核能的设想,原定在2010 年前新建20个核电站,现在也压缩到只建五六个,转而致力于更加安全的风能、太阳能的利用和燃料电池的普及,并在技术上下功夫,推广煤炭的清洁型使用方法。
   二、改善内部资源利用--实现资源瓶颈的"软突破"
   所谓"软突破"是指通过产业调整和能源节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
   1.大力提倡节能,促进降低能耗
   大力提倡全社会节能,坚决降低能耗。石油危机以后,日本高度重视在产业界开展节省能源、提高能效运动,积极推行各种节能措施,鼓励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动全社会节能的措施主要有:
   ①政府通过与能源相关的政策审议会,经常性地研究能源问题,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
   ②以税收、财政、金融等硬手段为辅助,规范产业界的生产活动;
   ③通过经济团体联合会、行业协会等业界团体,在产业界推动节能生产。
   节能努力在20世纪80年代明显见效,日本每单位GDP生产的能耗,低于同期的美国;90年代末,美国平均1万亿美元GDP的生产,要消耗相当于2.64亿吨石油,而日本仅消耗0.96亿吨石油。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生产领域的能源效率得到较大改善。1973~1994年,仅制造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就改善了约40%。制造业一直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节能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社会整体的能源效率提高。
   开发节能产品与生产环节节能,同是节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众多领域开发节能产品。大宗产品有生产机械、汽车、办公机械、家用电器(空调、冰箱、彩电);小型产品则多得数不胜数。节能产品不仅给日本社会带来降低能耗的效益,也使日本对外贸易增强了竞争优势,如其省油型小汽车畅销世界,为日本赚取了大量外汇。日本的节能技术和经验还成为企业的特殊资本。
   继续推进节能,重点放在生活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家电普及,使产业能源消费增长得到控制,但民用能源消费和运输用能源消费增加。1995年,日本民用能源和运输用能源消费之和,在整个能源消费中首次超过50%。生活和运输领域耗能问题突出。针对能源消费的新变化,日本政府加强了节能力度。
   在产业层次,依据《节能法》,对工厂继续加强能耗管理和监督;以经团联为主,继续开展产业自主节能运动;鼓励企业引进有利于节能的技术和设备,并推动普及;鼓励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
   在生活层面,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强化具体措施;促进家电、办公机械能效改进,控制民用空调对能源的消耗;鼓励开发新建筑材料,提高住宅、建筑物温度调节效率,提倡建设节能型住宅和建筑物;提倡国民改进生活方式,减少能耗。
   在运输层次,继续改进汽车能耗系统,普及环保型汽车,对能效低、不环保的运输工具,用税费政策加以限制,强迫淘汰;促进节能运输工具的生产和使用;提倡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控制私车用量;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物流效率;推进电子商务和家庭办公。
   2.改善制造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
   日本早在60年代中期就开始以加工组装型机械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转换,因此可以设想即使没有石油危机这一外因,日本的产业结构在70年代仍然会转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机械加工产业,石油危机的爆发不过是加速了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衰退步伐。
   产业间的不同能源消费率,使得它们遭受石油危机的打击程度不同。在发生石油危机的当年,石油、煤炭、金属、化学、纸等产业都属于能源消耗产业,而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和机械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属于低耗能产业。这种能源消耗的差异决定了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即高耗能产业占GDP的比例都逐年下降,唯有低耗能的机械制造产业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
   3、利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①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战后日本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大量引进,并注重改造和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战后以来,日本是引进技术最多、收效最大的国家。
   ②产业政策是产业升级的牵引力。以产业间的资源配置为主要对象的产业结构政策,是日本产业政策中的重要内容。通产省每十年左右提出一个中长期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总体规划,即产业结构长期设想。政府在一定时期选择某些产业进行扶植,起到了一个导向的作用,引导企业向该产业领域进行大量投资,使该产业迅速成长起来。
   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衰退产业开拓生存空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与其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序是相同的。50~6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纤维、日用品等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70年代对外投资主要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学等重化学工业为中心;80年代,投资领域转向了汽车、电气机械、工作机械等组装加工产业。随着海外投资规模扩大,日本国内有人担心出现产业空心化。其实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某些产业向国外转移本身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同时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能量。


 

文化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