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茶道 >> 正文
日本文化的结晶:茶道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千利休,他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

    茶道内容是丰富的,在思想方面,它融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的一促精神文化。在形式上,容括了各种生活艺术的总汇。

    茶道中的“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哲学思想,不对称、简朴、素淡、枯高的美学思想,以及平等、互敬、恬淡的道德观念,独坐观念的自省精神,是日本茶道的特征。

    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

    宋时由于径山(今浙江省余杭)茶宴名震中外,日本禅师慕名而来,比较出名的有圣一国师,南浦、昭明、明惠上人等僧人。径山又是著名茶区,寺院里饮茶之风很盛行,而且有一套规矩,常以茶为待客的珍贵礼仪,设“茶宴”:僧客团团围坐,边品茶,边谈道论德,边议事叙景,还有对各种优质茶叶鉴评的“斗茶”竞争游戏;还有把粉末茶用开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南浦、昭明到径山寺不仅学习佛经,而且带回了径山茶叶和饮用方法,把“茶宴”、“斗茶”、“点茶法”传入日本,广为传播。据类《类聚名物考》记载:“南浦、昭明到余杭径山寺浊虚堂传其法而归,时文永四年。”又说:“茶道之起,在正元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适入”(即1259—1269年间)。《续视听草》和《本朝高僧传》都指出:“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最近日本出版的《茶叶技术研究》,同样也讲到这段情节。自此可见,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有直接关系。为日本“茶道”丰富了内容,使之酝酿阶段发展到“茶道”的兴盛时代。

    弁丹(丹尔圣一)于1235年也到了我国浙江余杭径山寺,他在那里住了六七年之久。1242年回家带了径山茶叶种子和径山茶的“研究”传统制法回去。今天日本静冈市安培川科川出产的“安培茶”(后改为“本山茶”)中,在大正五年“茶叶组合中央会议所”举行的日本全国第一次制茶品质评议会上,有静冈县清沃村山筑地光太郎生产的玉露茶,荣获一等一级奖赏。日本茶业界,至今还悼念七百年前的弁丹,公认这是弁丹到中国传入茶叶种子和制茶方法的恩德。真有“饮水思源”不忘恩德的人。

     1500年,日本千利休禅师,把“茶道”从上层社会进一步扩大到民间,加以宣传普及,日本人民把千利休誉为茶道匠祖。在珠光时代、武野沼鸥时代、利休时代,不同时代的精神含义,形成不同的流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唐宋茶在日本的传播
茶道表演、饭团制作、金枪鱼分解……从“吃喝”体验日本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原来是这样的
走近禅茶文化 走近传说中的日本茶道之源
余杭径山茶宴 实是日本茶道的老祖宗
日本茶道的精神: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在日本茶馆一个人喝下午茶的体验
南宋时茶道如何传入日本
钱锺书:日本茶道无聊之极!
日本茶道第一人,用一生唤醒人们朴拙的审美情趣
日本决定将茶道和盆栽作为申遗对象 和服等待选
日本决定将茶道和盆栽作为申遗对象 和服等待选
日本煎茶道与中茶博合作20周年:文化共通 共同传承
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有什么样的传奇人生经历
日本“七五三茶会”实现“全民茶道
日本关西茶道家族藏宋元明清花器现北京保利秋拍
在日本喝抹茶
孙机: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都说日本抹茶道源自中国,这是真的吗?
孤独难耐的时候,日本人喜欢去做一件事
从闽东追寻日本茶道的历史起源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从日本茶道发展看茶与禅的关系
在日本“跪”着喝茶
日本的茶道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