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一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与李白的“举杯消愁”一样,都直言酒乃消愁之物。今日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酒精消费大国,或许是由先人早早地打下了“基础”。常说中日一衣带水,这“爱酒”的习性也是“一脉相承”的。
与中国稍有些不一样的是,许多日本男人都会在一天的辛劳之后,约上同事一起去居酒屋喝酒,去唱卡拉OK。烧酒,清酒,啤酒甚至是威士忌都会是他们的选择。一旦进了居酒屋,上班时拘谨礼貌的日本人,绝对是揭下了面具,豪放畅谈。而且,通常来说,一家居酒屋还不能使他们尽兴,第二、三场也是常有的。因此,东京街头,酒醉趔趄的颇有其人。
其实,这一类饮酒会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这样简单——一群人“借酒消疲”,其背后有着更加现实的考量。
在日本社会中,下班后的饮酒聚会,在职场关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参加饮酒聚会是对同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视,更决定了能否比其他人更快地晋升。
在美国,如果员工拒绝参加这类活动,老板甚至会认为他是一个注重身体健康而理性思考的人,因此可能增加雇用和提拔的机会。然而,在日本则截然相反。长期不参加同事的聚会,则会被认为是为人拘束。因为,如果把同事当做“自己人”,就不会担心酒后情绪失控。故此,是否积极参加饮酒会,可以表现出一个人对公司是否有归属感、是否忠诚、是否注重人际关系,更是一种积极工作的“承诺”。虽然,并不是说,积极参加聚会就一定能够晋升。但如果一个办公室职员一向不参加这项活动,那么此人晋升的机会就比其他“积极分子”小很多。
大部分人都能认识到这种饮酒与晋升的关系。人人都想有好“钱途”,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清高孤傲”地远离聚会。对这部分人来说,能否去参加饮酒会,决定权掌握在他们的妻子手中。
不少日本丈夫有个“好习惯”,就是将工资交到“柜上”——由妻子掌控家中经济大权。他们只会按需申领“津贴”,用于手机充值、午餐费,然后才是下班后的交际饮酒。
可是,根据新生银行所做的调查,日本办公室员工每月从妻子那里领到的“零花钱”平均只有39600日元。而参加一个聚会的平均费用却达到了2860日元。也就是说,零花钱绝对是不够用的,要么节省午饭费,要么舍掉聚会。一些30多岁的男职员叫苦连天:“即使工资涨了,我也不会过得好一点。因为我的零花钱从来都不会‘水涨船高’啊,更别提艰难地‘凑’酒钱了。”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日本男人能否晋升,还要取决于在经济上是否有“妻管严”。当然,如果妻子足够体贴,能意识到丈夫在外混“不容易”,每月就应该多给一些“零花钱”。毕竟,如果不是为了家庭美好的未来,没有人想夜夜醉酒欢歌。“浓睡不消残酒”——这绝对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