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守住幸福的日本企业

 

 “百年月历”的胸怀

  伊那食品工业的这种企业经营理念,就不得不谈到会长冢越先生。

  冢越会长只有中学毕业学历,很多人知道这一点可能都会大吃一惊。高中的时候,才17岁的他罹患了当时足以致命的结核病。他的病情严重到连行走都成问题,住院治疗了3年。

  在这3年中,冢越读了很多书,他特别对经营学和哲学的书感兴趣,他说在这段期间读的书,对日后经营公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结核病是当时死亡率的第一名,但是3年后他痊愈并出院了。

  只有中学毕业、高中肄业学历的年轻人,加上结核病缠身长达3年,实在很难找到工作。所幸当时伊那地区木材业相当兴盛,他终于在一家木材工厂找到了工作。

  这家木材公司虽然旗下也有几家关系企业,但是都经营不善,有好几家公司和工厂都被银行托管。冢越把他在病中自修的经营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上,经常比其他人早一步看到先机、提出建议,受到主管赏识,认为“这小子应该有所作为”,因而获得升迁的机会。

  正确的说法是晋升为厂长,实际上是以代理社长的身份,派到子公司的寒天工厂进行重建的工作,当时冢越才仅仅21岁。这就是现在的伊那食品工业的草创期。

  当时的“伊那寒天工业”交由银行托管,实际上已经进入剩余资产处理的状态,21岁的冢越就在这个时候,以实现重建社长的身份来到这家关系企业。

  他把住院3年中的所学拿来实践。他曾经绝望地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办法走在阳光下”,根本没想过可以痊愈,还可以工作。这种活着又能工作的喜悦,让他比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全力以赴。

  因为自己经历过濒临死亡的辛苦,现在身为领导者,他很理解弱势者的立场和心境。

  冢越认为,公司出现危机的原因几乎都是内部的问题,没有一家公司是因为外部因素而倒闭的。“没有顾客上门而倒闭”、“因为销售量减少而倒闭”,这些都只是结果。真正的原因是公司内部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重大问题,才会导致顾客不上门、销售量减少。组织的危机出在组织的生产性,说明白一点,就是员工的归属意识和意愿的问题。例如员工对公司怀有不满、不平、不信任感,就是重大原因之一。他的公司要为他的相关者创造归属感。

  他曾经因为一个员工操作失误受伤,而冒着公司可能因此而破产的风险,投下庞大的资金采购新设备,让员工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他将厂区建得像公园,既没有围墙、大门,也没有警卫,让当地的居民也可以进来休憩。伊那食品工业的员工几乎都是开车上班,公司规定员工在上班途中不准“右转”。因为员工如果开车进公司时右转,后方车辆和对面车辆都必须停下来等候,结果就会造成塞车,又增加了汽车排放废气量,对整个地区都会造成影响。

  伊那食品工业厂区中到处都张贴着“百年月历”。那是一张印着公元2000年到2100年的月历,在员工餐厅和会议室里也看得到。

  我问冢越会长:“身为公司的领导,您认为经营应该将眼光放得多长远呢?”他理所当然地回答我:“以我的经营理念,大概要看100年。”

  “我的经营和决策都是以100年后这家公司还能够具有存在价值作为考量。我也希望员工们都知道这一点,坚强、勇敢地做下去。”因为一个百年老店存在的理由就是,要使员工和员工的家人幸福,要使外包和合作厂商的员工幸福,要使顾客幸福,要使当地的社区幸福,要使股东幸福,随时考虑公司周围们的幸福,不勉强自己,踏踏实实地经营,企业生命才能永续。一个稳定的社会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公司。(作者:坂本光司)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求职前先了解职场礼仪
    李大雨:日本人不再以加班为荣
    “舌尖上的日本”日本品质节开幕 感受日本饮食文化魅力
    日本新法给加班时间设上限
    “小而精”的日本零售店
    日本出现新年号预测热潮 “和”与“安”人气高
    想辞职却不好开口?日本兴起代理辞职服务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日本为何没有报考国家公务员热?
    从埋头生产到注重体验——日本制造业顺势应变
    看日本企业如何解决职工子女入托难:探访丰田幼儿园
    日企为何偏爱存钱(经济透视)
    日本制造业“堕落”了吗?
    篡改文化战胜耻感文化 日本制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年危机并非中国专属 日本:压力让你根本不需要闹铃
    日本企业偏爱有经验求职者 助长员工跳槽风气
    独特福利:日本公司为员工建墓地
    日本传统雏人形如何适应新时代
    一目十行!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级”刀匠
    中国年轻人在日本看酱油里的创新
    30多年过去,“日本模式”还管用吗?
    调查:主管高龄化 日本中小企业14年后或消失
    走下神坛的“日本制造”
    日本“妻随夫姓”受更多质疑
    日媒:盘点日本企业十大职场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