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3月4日电综述:科技助力日本经济腾飞
新华社记者何德功
二战以后,日本从一个因穷兵黩武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这其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对日本经济的顺利起飞功不可没。
提高竞争力 关键在人才
日本在二战后大力发展教育。1947年,日本颁布《教育基本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此后,日本一直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以上。随后,日本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振兴私立学校的法规,逐步形成了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的全民教育体系,私立学校开始占据日本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的发展为日本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创造了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奇迹。
创造性模仿 超越性改进
在20世纪中期,日本实施了“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从1950年到1975年的25年间,日本通过购买技术专利共引进近2.6万项技术,吸收了全世界用半个世纪开发的几乎全部先进技术。日本人极善于模仿,又具备创造力,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形成了“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的日本引进技术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日本不断地增强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其“贸易立国”、经济腾飞的目标。
在1955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十四分之一,但到了1966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循环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家电、电机和汽车业成为日本三大出口支柱产业。日本的国力大幅增强,当时有些日本人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再加把劲儿或许可以赶上美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强调独创和领先。198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推进创造性科学技术的制度》规划,又于1995年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从1996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依据《科学技术基本法》,制定实施了为期5年的两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共投入科研经费41万亿日元,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仅次于美国。这帮助日本在机器人技术、环境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产业技术等领域均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项目和成果。
由于日本鼓励科研与产品开发相结合,因此独创性的科学技术发展又成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目前,制造业在日本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仅为20%左右,生物、医疗等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后劲十足。虽然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因泡沫经济破裂而导致了“失去的十年”,但强大的科技实力促使了日本经济的转型,使日本在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战略重点,因此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各方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