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田古镇民俗节庆中的“山车”表演 姚远摄 长野善光寺“开帐”法会的热闹景象 姚远摄 1982年,随着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引起轰动,主题曲《送别》在沉寂多年后,再次打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段深情的旋律,配上大师李叔同创作的歌词,让人们常常想起正在消逝的北平风景。 《送别》创作于1915年,其时李叔同自日本留学归国,致力于近代美术、戏剧和音乐的传播。他创作的《送别》等“学堂乐歌”,从某种意义上说,受到过明治、大正时期(1868-1926)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今天,这首世纪之歌,已和传统中国温情脉脉的文化意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今天再看20世纪初的这批学堂乐歌,当时的“集体咏唱”已固化为今天人们对往昔岁月的集体记忆,在日本也是如此。几乎与《送别》同时,1914年日本著名词作家高野辰之也创作了学堂乐歌《故乡》:“在那山坡追着兔子,在那河川钓鱼,在梦中,还看见那令人怀念的故乡。”歌中还这样唱道:“希望早日实现理想,早日还乡,那山常青、水常绿的故乡。” 这是一首在日本人人会唱的歌曲。“故乡”在日语中,几乎等同于恬静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乡亲乡情。集体咏唱,联系的是集体记忆。唱词里的那些风景,并非是抽象之物,它是承载着人们记忆和情感的物质性的存在。具体来说,自然的乡村,古老的市镇,就是人们集体记忆中的“文化故乡”。对于步入后工业社会的日本民众,这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认同的源泉所在。 在《故乡》广为传唱的过程中,文化故乡也曾遭遇过困境。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产生了诸如自然环境恶化、文化遗产破坏、资源浪费等等深刻的社会问题。于是,让故乡永远留下山青水绿的自然环境、古色古香的传统市镇,既是游子们的牵挂,也是当地居民的迫切愿望。人们深知,没有了物质性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存在,故土的风情和民俗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正在慢慢根植在人们心中
文化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相关文章
为何很多人都选择移居日本?
SNS助推霓虹文化,2020年日本最大规模推介活动12月启幕
电子印章风潮来袭?疫情或助日本告别“印章文化”
张梅:日本对外文化输出战略探析——多元实施主体与国家建构路径
感受下新拍的《三国》!日本痴迷该题材皆三国文化火爆
据说跑步在日本有很深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日本社会强烈的“文化紧张”感从何而来?
日本毗沙门天雕像与中国文化渊源
云卷云舒凝聚东方神韵 “现代中国美术展·纸”日本开幕
京都铁道博物馆:日本游你不得不知道的铁道文化
台州与日本茶文化交流(当代篇 )
林胜煌、闵一鸣、林洲、王国建四人个展将在日本福冈展出
“十竹斋东方文化艺术周” 在日焕发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日本人痴迷捕鲸 到底是文化还是欲望
怪兽文化在日本流行60多年
日本长盛不衰的“三国热”
日本盆景大师馆落户如皋花木大世界
日本彩色动画电影开山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文化溯源
从“阿尔法狗”看日本文化的东进西行
世园会日本展园园艺文化融入“绿色生活”
探索日本奇葩“网吧文化”,跟国内的很不一样
安倍:新年号“令和”源自《万叶集》,象征日本文化与传统
日本为加班时长设置上限 应对企业“加班文化”
日本有一姓氏,说出名字之后,人们都误以为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