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塚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塚左玄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
在日本政府每年为食育运动制定的“目标值”中,第一项是提高国民对于“食育”的关心度;而第二项所强调的就是“早餐”了。根据日本内阁府所发布的“食育推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关注“食育”的日本国民为70%,2010年要求达到90%;不吃早餐的孩子现为4%,到2010年要求减低为“0”;不吃早餐的20岁和30岁前后的成年男子,目前分别为30%和23%,2010年要求减低到15%。 工作“脑力”取决于早餐,不吃早餐等于放弃工作----日本的营养学家们这样警告日本国民说。 有这么严重吗?听听医学专家们怎么说: 人的大脑每天需要消耗120克葡萄糖。我们血液里所含的葡萄糖,有50%是被大脑所消耗的。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是富含淀粉的米饭、面类等主食。在食用主食之后的30分钟,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达到最高值,徐徐为大脑输送养分。而余下的葡萄糖,则被肝脏作为糖原储存起来,在大脑需要的时候,再转换成葡萄糖。 但这种的储存是以12小时为界限的,而人即使在睡眠的时候,大脑也依旧在继续工作,所以,早晨起床后到早餐前的这段时间,是大脑血糖值最低、最为能源不足的时候。 因此,不吃早餐的人容易记忆力低下,工作效率迟缓;不吃早餐的孩子,不仅影响成长发育,在学习时还很难集中精力,且容易焦躁和发怒。
当然,这些主要是就青少年和儿童而言。中老年人的早餐,则建议有节制地食用米类与面类等主食。因为年长者与年轻人的体质不一样,中老年人若早餐中主食过量,造成葡萄糖摄取过多的话,则会出现动作迟缓,集中力低下等现象。 还有一点要特别对爱美的女孩子们强调的哦!非常要命的一点: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发胖。 不吃早餐反而还容易发胖?没搞错吧? 呵呵,没错!你一定知道以大块头出名的日本相扑大力士吧?他们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为了保持相扑大力士们极度肥胖的体型,大力士们每天只吃早晚二餐饭,以此来拉长空腹的时间间隔,好让身体里的脂肪尽可能储存得更多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空腹的时间越长,人体会应变地启动“饥饿对应机能”,将下一餐所摄取的食物都尽可能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以适应长时间的空腹需求。所以空腹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将自己发展成容易肥胖的“脂肪储存型体质”。 而且对于上班族而言,如果省去早餐的话,那么就得一直挨饿空着肚子等到中午饭的时候,结果午餐时容易吃得又快又多,造成摄取过剩。 我想没有人希望自己拥有相扑手那样“茁壮”的身材吧?当然如果有人坚持说TA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相扑手,那又另当别论。 因此,营养专家们说:瘦身最好的方法,不是不吃,而是下意识地打造筋肉型不易发胖的体质。而想要不易发胖,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吃好早餐。一顿营养丰富的,经过认真咀嚼的早餐,能令人产生满腹感,增强白天遭遇美食时的抵抗能力。 此外,如果调节好生活节奏,每天有规律地吃好早餐的话,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促进前一天体内的宿便排出。肠胃轻松了,人的皮肤也会显得更健康。 |
日本全民注重“食育”
文化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相关文章
日本便利店创新经营形式
为什么日本人比中国人吃得更干净、更安全
日本是如何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
日本也推“光盘行动”
保障学生用餐安全 日本学校做法可鉴
假如“海底捞”是一家日本企业?
探访日本“一粒米”背后的故事
只因打工妹几张自拍,这家日本公司直接破产!
日本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零容忍:失去信用的公司产品不值得买
日本食品标三个期,消费期内保质量
日本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研究(下)
新华侨报:“浪费大国”日本也需“光盘计划”
日本食品 业者多不涨价
为啥日本菜价20年不变?
为什么我在日本敢点外卖?真相触目惊心
关于食品 日本不会说的秘密
看看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都吃些啥?
日本设立“和食日”“和食月”
日本“食匠”:35年只做一种产品背后
日本让人惊讶的饮食习俗
掀开日本百元店的神秘面纱
日本的站弁文化
日本“食”字的写法
日本人每天要吃多少“中国产”食品
日本人饮食方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