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茶道 >> 正文
日本樱式茶道

  茶道,即品茶之道,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也是日本的一种古典艺术。日本人通过品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以加深感情。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除了因为它有交流的作用,还因为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严格程序和规则,包括对点茶、献茶、接茶、品茶、奉还,以及茶具的选择与欣赏,茶室的建筑与室内装饰等等,都有许多讲究。

茶道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其“道”中人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日本的茶道有繁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日本茶道,便以这“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茶具

凉炉:主要是用来煮水的。为了沏茶首先要有开水。因此凉炉自然就成了茶具之首。煎茶道讲究"活火熟汤"。按照这个要求凉炉也被不断改良,发展至今。同时还为了满足随处可以作茶这一要求,凉炉也不断趋向于轻便,而且随处可以点火烧水。

在煎茶道最盛行的时期,曾大量进口过中国的凉炉,并视为珍品。传说其兴起人就是江户时代初期人士——隐元禅师。其中主要是用白泥制成的白泥凉炉洁净高雅被人们爱用至今。照片上介绍的这个凉炉还配有荷叶形的盖子,这是为了防止风把炉灰吹起。这种带盖子的凉炉并不普及,但是一般都不是日本造的。

茶杯:在日本,谈到茶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茶杯。由此可见茶杯在茶具中所占的地位。人们第一次把欣赏煎茶道时首先为其茶杯之小和茶量之少而吃惊。追求小而精这一点在日本煎茶界早有共识。可以说,在当时是为了确立煎茶道的独特的特征。为什么要使用小茶杯,各说不一。有人认为是使用了现成的酒杯,而有人则认为是受中国的工夫茶的影响。
  
茶食

对于日本人来说,喝茶则要备上点心。这似乎已成为习惯。相反如果诱人人的点心摆在眼前的话,则想沏上一杯浓茶。茶道的规矩是先品茶然后在吃点心。这是为了使劣带甜味的茶不被点心的味道遮盖。也正因此茶道用的点心比一般的点心稍小一点。有时也使用干果。

山药豆沙点心 :山药也叫山芋。这种点心是把山药擦了以后,与面和在一起作皮。传说, 点心传自中国。在元朝林净因到日本时, 带来了制作技术。目前在日本有使用各种材料做的点心。但大部分都是里面放豆沙经蒸制而成的圆型点心。

干糖果 :有平: 这是一种用白糖和糖稀熬成的糖果。 般制成花卉、水果的形状、以衬托茶会的季节特征。摁模型: 这种点心是把细面粉、白糖等材料 拌好后放在模子里压实后拿出。另外还有一种与摁模型差不多。也是用模子压成、这种点心一般成大刀形。
  
茶花

在日本,花材的来源十分丰富,但有一些花是禁止用作茶花的,比如像丁香花那样香气很浓的花,以防花香冲淡烧香的香气。颜色太红的鸡冠花也不采用,过于强调茶花的话会破坏整个茶室的艺术气氛。

另外,四季不分或一年四季都有的花也不采用。还有一些茎部有刺的花也不能用。最有意思的是“金钱花”,由于它的名字有铜臭味,也被排斥在茶室门外。白色的山茶花可说是茶花之王。它的花形十分简洁,叶的形状也十分清爽,配上干枝很有野趣,给人一种娴静的感觉。山茶花有上千种,开放于冬季,是日本茶人最常用的茶花。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唐宋茶在日本的传播
    茶道表演、饭团制作、金枪鱼分解……从“吃喝”体验日本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原来是这样的
    走近禅茶文化 走近传说中的日本茶道之源
    余杭径山茶宴 实是日本茶道的老祖宗
    日本茶道的精神: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在日本茶馆一个人喝下午茶的体验
    南宋时茶道如何传入日本
    钱锺书:日本茶道无聊之极!
    日本茶道第一人,用一生唤醒人们朴拙的审美情趣
    日本决定将茶道和盆栽作为申遗对象 和服等待选
    日本决定将茶道和盆栽作为申遗对象 和服等待选
    日本煎茶道与中茶博合作20周年:文化共通 共同传承
    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有什么样的传奇人生经历
    日本“七五三茶会”实现“全民茶道
    日本关西茶道家族藏宋元明清花器现北京保利秋拍
    在日本喝抹茶
    孙机: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都说日本抹茶道源自中国,这是真的吗?
    孤独难耐的时候,日本人喜欢去做一件事
    从闽东追寻日本茶道的历史起源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从日本茶道发展看茶与禅的关系
    在日本“跪”着喝茶
    日本的茶道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