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武士道 >> 正文

神秘的日本忍者:真的是蒙脸背剑,躲在角落吹暗箭?

作者:佚名  来源:新周刊   更新:2017-9-3 19:47:4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号:gjrwls


周杰伦出道时一曲《忍者》,以浓厚的日系RAP曲风精准描绘了大众心目中的忍者形象:一袭黑衣,行踪隐秘,擅用暗器,个体战斗力极强。


正因拥有神秘色彩,忍者不仅成为《忍者神龟》《火影忍者》等动漫作品的题材,也经常以刺客形象出现在各大影视作品中,与武士、樱花一样共同成为代表日本的类型化元素。


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忍者真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么?


忍者实际形态


有趣的是,日本以“忍者”二字来形容这个特殊部队,实际是二战以后的事情。


根据忍术书《万川集海》记载,圣德太子便曾使用大伴细人作为“志能便”(しのび=忍び,“忍者”之意,音shinobi),但由于该书成书于江户时代,日本古代又习惯于万事假托圣德太子之名,所以难足取信。不过考虑到“忍び”(也可写作“窃盗”)一词确实在1604年葡萄牙传教士编写的《日葡辞书》中有所提及(xinobi),也可以看作“忍者”一词的来源。


但在17世纪之前,日本对“忍者”还有众多别称,关西一般称“素破”“水破”“出拔”“透破”(均为“すっぱ”,音suppa),关东称“乱破”(“らっぱ”,音rappa),其余主要是描绘忍者实际作用的“伺见”(观察)、“夺口”(改变口音而深入侦察)、“乡谈”(情报)、“闻者役”(汇报情报),有时还会直接以“间者”(间谍)来称呼忍者。到了江户时代以后,由于各类忍术书得以出版,“忍术使”(使用忍术之人)之称也逐步普及开来。



手里剑,忍者不会携带笨重武器,基本是以大家熟知的“手里剑”(飞镖)、“苦无”(小型投掷匕首)等投掷式暗器为主,目的均在于阻止对手追击,便于迅速脱身


从称呼可见,忍者主要任务以收集、探听情报为主。考虑到日本在15世纪以前以贵族式的将领单挑作为主要战斗模式,忍者并不需要担负刺杀类任务,反而需要保留性命、将情报妥善汇报给主君。所以较之格斗技巧,忍者更加注重话术、化装术、遁术等方面训练。


根据后世忍术书记载,话术称为“五车之术”,分别为“喜”“怒”“哀”“乐”“恐”五种,即针对对方的五种心态而采取不同表达方式,以套取情报内容;遁术也根据五行分为五种,如影视剧常见的烟雾就是“火遁”,此外还有以水声引开注意力的“水遁”、以土石投掷对方面部的“土遁”、利用树林逃跑的“木遁”、撒钱以引起对方争斗的“金遁”;至于化妆术则更是有“虚无僧”(禅宗僧人)、“出家”(其他类型僧人)、“山伏”(山中修行人)、“商人”、“放下师”(魔术师)、“猿乐”(出演能剧的艺人)、“常形”(普通武士或农民)所谓“七化”之说。


着装方面,忍者不会通体黑色,毕竟夜间再暗也还是会有月光或灯光,黑色轮廓反而容易被人发现;加之忍者工作有相当部分需要在白天完成(如探听民众生活情况、打探消息),黑色更会惹眼。较之黑色,忍者着装其实以绛蓝色为主。一来当时普通人也习惯穿绛蓝色衣服,作为忍者制服很容易打入内部;二来用古代绛蓝色染料有一股酸味,可以在林中驱虫驱蛇,便于潜伏之用。



葛饰北斋绘忍者形象,出自《北斋漫画》,从实际形态来说,忍者并不会像各类演绎所写,蒙面遮身,穿着沉重的锁子甲,背着长长的武士刀,相反,他们完全可能露出一张大众脸,穿着毫不惹眼的服装潜伏在街巷酒肆


既然着装追求不惹眼,忍者更不会携带笨重武器,基本是以大家熟知的“手里剑”(飞镖)、“苦无”(小型投掷匕首)、“目溃”(迷眼药)、“撒菱”(菱形地刺)等投掷式、吹出式暗器为主,目的均在于阻止对手追击,便于迅速脱身。


到了16世纪以后,忍者开始担负起暗杀任务,武器也从投掷武器转为劈砍武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锁镰”(铁索镰刀)。“锁镰”以镰刀为基础在后侧添加锁链,一般先用锁链攻击对手面部、手部,击落武士刀或弓箭,再以镰刀近身割喉。后来以“锁镰”为基础,忍者还开发出无柄可折叠的“忍镰”,镰刃较之“锁镰”缩小,便于投掷之用。



16世纪以后,忍者开始担负起暗杀任务,武器也从投掷武器转为劈砍武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锁镰”(铁索镰刀)——以镰刀为基础在后侧添加锁链


另外周杰伦歌词虽然提到“伊贺流忍者的想法,只会用武士刀比划”,但事实上忍者不会使用又长又弯的武士打刀,而会使用专门的“忍刀”。忍刀长度介乎打刀与肋差(短刀)之间,虽便于背后携带,却不利于与武士刀直接对抗;形制为直刀,不似打刀那样利于劈砍,只能用于突刺。


忍刀一般用于黑夜狭窄之处偷袭,一般是将刀鞘挂在刀尖前方,将长长的刀穗叼在嘴里,延长武器长度、用刀鞘前端寻找敌人;一旦触敌,刀鞘部分必定会遭到砍击,这时敌人身前会露出一大块空当,忍者迅速直进刺杀敌人;最后再用刀穗把刀身拽回来,整个刺杀任务完成。


从实际来说,忍者并不会像各类演绎所写蒙面遮身,穿着沉重的锁子甲,背着长长的武士刀,摆出一副“我就是忍者”的样子;相反,他们完全可能露出一张大众脸,穿着毫不惹眼的服装潜伏在街巷酒肆,一边跟周围人聊着天、一边注视着周围每一个人的举动。


“忍者国”的规矩


虽然忍术书里记载的忍者流派多达70个,但由于近现代演绎作品影响,提到忍者,首先想到的仍然是伊贺、甲贺两地。


甲贺、伊贺在古代虽分属近江、伊贺两国,但事实上只隔了一座山,联系密切。两者均地处琵琶湖南岸,占据着从东海道、北陆道、中山道、琵琶湖水道进入京都地区的关隘之所。但可惜土地不肥,难事农业,当地人多为商人或干脆结党打劫,也自然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


早在弘安年间(1178-1187),伊贺国名张郡黑田庄(奈良县名张市)本地农民就开始反抗名义领主——奈良东大寺。由于干扰庄园正常经营,镰仓幕府数次命令伊贺豪族服部氏前往讨伐“恶党”,不过由于伊贺内部豪族联系密切,服部氏只是将“恶党”收归麾下了事,这也进一步拓展了伊贺内部的自治范围。



今奈良东大寺大佛殿


随着庄园制度逐步瓦解,甲贺、伊贺逐渐发展出成熟的忍者训练与雇佣体系:特长方面,甲贺擅长药物毒物,伊贺擅长催眠术与咒术;组织方面,甲贺由数十家豪族共同商议决策,伊贺虽然也有“十二评定众”(代表),但倾向于由服部、百地、藤林所谓“上忍三家”决策;忠诚度方面,甲贺一段时期只效忠一个主君,伊贺则是只认钱、不认人,如果接到敌对双方同时雇佣,伊贺甚至会派遣相同水平的忍者分别前往两军。


需要注意,甲贺、伊贺虽然均以忍者见长,但两片“忍者国”并不是单纯的忍者雇佣地,忍者的实际形态都更类似于当地的特色化兵种,并不是实战主力。每逢正规战役,“忍者国”依然能够派出相当数量的正规军,作战形式也会遵照一般规律,很难出现电影里“忍者满天飞”的效果。


长享元年(1487),室町幕府9代将军足利义尚征讨南近江大名六角氏,甲贺、伊贺出动大批部队反对幕府军,藏匿失败的六角久赖、高赖父子,以游击战多次偷袭幕府军营地。到长享三年(1489)足利义尚去世后,参战的53家甲贺众里有21家收到六角家感谢和报答,逐步形成“总”(联盟),共同统治甲贺领。



忍者武器都是乘人不备或被暗杀对象毫无注意时,突然攻击


根据甲贺忍者山中氏文书记载,迟至元龟二年(1571),甲贺领内部已经形成“甲贺郡中总”(甲贺郡内部联盟),邻居伊贺方面更是形成“伊贺总国一揆”(伊贺军事同盟),甚至还留下了11条“掟书”(法规),条目规定如下:


1.若他国军队进入本国,联盟必须一体同心加以反抗;


2.若在国境听闻紧急情况,各乡村须鸣响钟声,联盟军队要携带兵粮与武器来到城池入口附近等待;


3.上至五十、下至十七的男子须参战,长期参战可以更换成员;


4.各寺老僧须为伊贺富饶丰产而祈祷,年轻僧人须参战;


5.十二名伊贺“评定众”(联盟代表)须要求各自领内全员上表签名(确定是否有人临阵脱逃);


6.即是专事农业之人,只要恪守忠节而获战功,也可获得武士身份;


7.内通他国或引入他国军队之人,立行讨伐,领地没收;


8.伊贺武士与足轻绝不出仕三好家(伊贺曾受三好家镇压);


9.参阵后禁止内斗;


10.大和国的大将级浪人绝对不可放过(伊贺受大和国豪族欺压较多);


11.伊贺若能安然自保,应与甲贺合力抗敌,近来应在伊贺、甲贺接壤地区联络感情。


从11项条文可以看出,伊贺由于地方太小,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即便内部存在矛盾,然而对外却必须统一,这也成为他们在乱世能够生存下去的基础。


在“总国”体制指引下,伊贺国基盘稳固,加之后来的战国风云儿织田信长偏爱于甲贺忍者,伊贺忍者国便成为重要障碍。天正七年(1579)与天正九年(1581),伊贺国两度遭到织田氏进攻,伊贺众虽然尽全力出动9000人抵抗、并一度击退对手,却依然无法匹敌织田氏5万军力进攻。


经历两次“天正伊贺之乱”,伊贺国旧有体系崩溃,不过仍有不少残部留下,其中不少也跟随德川家,获得武士身份。


从忍者到武士


虽是忍者,但伊贺、甲贺忍者家族更类似于当时遍布日本的地侍领主,以当地农民出身(地)获得武士地位(侍)。


既是地侍,那么到了战国中后期,高层忍者便不仅安于忍者身份做雇佣军,更要出仕大名,登堂入室。较为出名的后北条家的风魔小太郎、尼子家的钵屋弥之三郎、真田家的出浦盛清、德川家的青山虎之助就都有忍者相关记录,但其中最成功者,还要说出仕德川家康的第二代服部半藏正成。



服部半藏正成


服部半藏家族为伊贺国花垣村(三重县伊贺市)忍者头领,为躲避族内倾轧而逃出,辗转成为三河松平(德川)家臣。服部正成一方面作为武将统领部队立下战功,也从元龟三年(1572)开始统领150名伊贺众,发挥伊贺忍者特长收集各地情报,为德川家康扩展势力贡献力量。


天正十年(1582)6月,织田信长在京都本能寺遇害,身处堺港的德川家康立即面对敌人从陆海两路追杀封堵。紧要关头,服部正成迅速联络伊贺国豪族,护送主君安全穿越伊奈半岛,渡海回到领地。经历这段“神君穿越伊贺”故事,服部正成确立了自己在德川家内部的地位,而参与护送德川家康的伊贺忍者残部也得以成为家臣。


天正十二年(1584)3月小牧·长久手之战,服部正成指挥伊贺、甲贺百余火枪兵出战,增援受到丰臣军攻击的伊势松岛城,再度立下战功。到天正十八年(1590)德川家康转封关东以后,他获得30名护卫,并负责统领“伊贺同心”200人,成为伊贺出身的德川旗本家臣之首。


据说由于服部正成与“伊贺同心”多住在江户城西侧,西侧城门也通称为“半藏门”,足见伊贺众在德川家内部之重。服部家日后遭到贬斥,伊贺同心也转而负责江户城内警备工作与舆论调查,城外警备则交给“甲贺同心”负责。



服部半藏墓,其麾下的伊贺同心兵士中有不少是伊贺忍者,因此流传至后世的印象中,服部半藏之名代表着德川氏有名的忍者军团


江户时代中后期,由于承平日久,忍者逐渐失去旧有作用,逐步衰落下来。虽然坊间盛传诗人松尾芭蕉、画家葛饰北斋、探险家间宫林藏等人都修炼忍术,但也只能停留在传说层面。即便是忍者出身的家族,到江户初期也已基本武士化。


到8代将军德川吉宗时期,伊贺同心、甲贺同心几乎失去探听情报能力,只能新设“御庭番”以为情报机构。但需要注意,御庭番成员虽然冠以“广敷伊贺者”名称,但他们出身依然是中层武士,只是地位上与伊贺同心相同。


当然,伊贺本地依然留有忍术传承。江户幕府时期,安浓津藩(领地包含伊贺)藩主藤堂家便收拢不少忍者为己所用。到嘉永五年(1853)黑船来航时,藤堂家还曾派遣忍者泽村保佑秘密登船,窃取面包、烟草、蜡烛、书信各两件,这也是忍者存世的最后记录。


进入明治时代,忍者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其中甲贺出身的忍者因熟悉药物而大多进入医药领域,其余则凭借着武术功底而成为警察或军人。


大体而言,忍术虽已无法作为一门单独武技留存,但作为日本古武道的一部分仍旧得到妥善传承。至于动漫与影视剧之中那些神乎其神的忍术,还是更应当作一种有趣的艺术创作来对待。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居酒屋的这些“坑爹事” 去

    日本果然奇葩 这些奇奇怪怪的事

    在日本茶馆一个人喝下午茶的体

    从《蜜桃女孩》看日本流行文化

    起源于中国端午节的日本儿童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日本相扑樱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