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辛子(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旅日华人作家)
什么样的老师才可以称为好老师?恩师的条件是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让黑岩祐治来回答,他或许会说:三年才勉强教完一本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才拥有被称为“恩师”的条件。
黑岩祐治中学时代的国语老师桥本武,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
(百岁老师桥本武以在滩校教学50年的心得,让家长与社会大众了解,他如何不使用国文教科书来教学,期望打破人们对填鸭式教育的偏见。)
“进入中学之后,通常学校会发下来一大叠由文部省检定的教科书。但我们在拿到其他科目教科书的同时,拿到手的两册国语教科书却有些异样:一册是岩波文库的《银之匙》,口袋大小的文库版,另一册,则是国语老师桥本武先生自己手写自己装订的超厚一册《银之匙研究笔记》。头一次听说这就是以后使用的国语教科书时,我的脑子半天没反应来。”
《银之匙》是日本作家中勘助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作为一本小说,《银之匙》当然不是日本文部省检定通过的国语教材,充其量只能作为课外读物。而且仅仅200页左右口袋大小的文库版,没有章节,只有“前篇”和“后篇”。没有小标题,只用1、2、3这样的阿拉伯数字大致分了段。前篇有53小段,后篇有22小段。一共75小段。普通人大致3小时不到就可以看完。但国语老师桥本武却用这薄薄的一本小小说做教材,整整教了三年才终于全部教完。
这样的教材这样的国语老师,都教出来一些什么学生呢?可以举一些例子:东京大学校长、日本最高裁判所事务总长、日本律师联合会事务所总长、著名作家远藤周作……全是活跃在日本各界的顶级人物。对了,还有文章中提到的这位黑岩祐治,他是神奈川县的知事。
“一本小说教三年”——桥本武老师的国语教室,被称为“奇迹的国语教室”。桥本武老师是如何“制造”奇迹的?再看黑岩祐治知事举出的两个例子。
《银之匙》前篇第10小段,中勘助回忆自己小时候生病生得多么开心:
“我看着进进出出的人还有来帮忙的人如此热闹,不由大感有趣。又因为可以和伯母同乘一辆俥出门去而极为开心,因此精神极好一直说个不停。”
这样一小段原文中,桥本武老师的重点,只在一个字——“俥”。
桥本武老师发给学生们的手写体《银之匙研究笔记》里,这样写:
“俥=人力车。我国除了汉字,还有自创的汉字体文字。被称为‘国字’或是‘和字’”。
“汽车”的日文汉字写作“車”。而人力车是人拉的,必须和汽车有所区别,因此写作“俥”。
桥本武老师以“俥”为切入口,给学生们讲解汉字的历史、日本“和字”“国字”的出现,与中国传入的汉字之间的区别……从一个字扩张到中日两国的文字发展史,好比递给学生们一个万花筒,让学生们从小小的透视眼里,窥见到五彩斑斓的文字发展长河。
《银之匙》前篇第21小段,中勘助回忆小时候明治时代东京平民区盂兰节时的庙会:
“在非常狭窄的寺庙院落里,有门口挂着一杯5厘钱招牌的冷饮店,还有御田、寿司的小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吱吱的气球的声、卖东西的叫唤声,是沙尘中不堪忍受的热闹。”
(注:御田即中文所指的“关东煮”)
这一小段原文里,桥本武老师的教学重点,是两个字——“寿司”。
桥本武老师发给学生们的手写体《银之匙研究笔记》里,这样写:
“虽说不认识汉字也没有理由不吃鱼,但看到鱼的汉字时,必须明白是一种什么鱼---这是作为日本人的教养。”
接下来,是四组大段落的猜谜式提问。例如:
◆“すし”的汉字也写作“鮨、鮓、寿司”,它们有何区别?
◆下面几个地方的寿司各自有何不同:“伊势”“三河·伊势”“近江”“近江·筑紫”“若狭”“伊予”“讃岐”“志摩·伊势·尾张·備前·阿波·淡路·若狭”……
从寿司的起源、寿司的制作方法、吃寿司用的餐具讲究、寿司行业用语到日本各地不同的寿司名称以及特色,桥本武老师使用提问猜谜形式,娓娓道来。
而比讲解“寿司”更令学生们流口水的,是在桥本武老师讲解“駄菓子”的时候。现在许多中国的日本美食爱好者都知道“和菓子”,知道作为“和菓子”的日式点心多么美丽多么精致,但却少有人知道日本除了精致的“和菓子”,还有一种不精致的“駄菓子”。因为不精致、做工粗糙样子不好看,所以被鄙视为“駄目な菓子”(不行的、差劲的点心),简称就成了“駄菓子”。翻译成中文,便是指“粗点心”。“粗点心”是寻常百姓人家必备的零食。“駄菓子”里隐藏着平民百姓的食品历史与传统。现在日本有些历史的老商店街,还保留有专门的“駄菓子屋”,来日本旅游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找看。
话题跑远了。桥本武老师是怎么给学生们讲解“駄菓子”的呢?《银之匙》前篇第13小段,罗列出了许多“駄菓子”的名字,又一一描绘它们的口味如何气味怎样。为了让学生们感同身受,上课时桥本武老师就带了一大堆的“駄菓子”到教室,边讲边吃边比较,将国语课上成了“吃零食比赛”课。
“书里出现了駄菓子,先生就领着我们一起比赛吃駄菓子;书里出现风筝的时候,先生就领着我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开风筝大会……先生的国语课,毫无疑问是‘终极慢读’型的。” 黑岩祐治说。
黑岩祐治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经做过电视主持人和大学教授,2011年竞选成为神奈川知事,2015年是黑岩祐治第二次竞选成功之后的继续连任。从政以来,黑岩祐治不仅倡导日本的医疗改革,还积极倡议日本的教育应该“脱宽松化”,认为“宽松教育是学习能力低下的元凶”。并为此撰写出版了一本教育类书籍——《滩中—奇迹的国语教室》,通过回忆自己中学时代的国语老师桥本武先生,讲述什么样的老师,才够资格被学生一辈子尊为“恩师”。
这儿要介绍一下“滩中”——当下的日本人,无人不知这所大名鼎鼎的私立男校。但这所位于神户滩区的私立男校,在1927年建校、1928年开始招生之初,只能招收到考不上公立高中的差等生。而就是那个时候,滩中的第一任校长真田范卫热情洋溢地邀请刚刚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21岁的年轻人桥本武到这所既无人气也无名气的私立男校任教。
“那个时候,私立学校低人一等,是被公立学校瞧不起的”桥本武老师后来回忆说。但真田校长对年轻的桥本武说“一定要让滩中成为日本第一的学校”。年轻的桥本武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走出师范校门进了滩中校门,从21岁一直到71岁退休,桥本武在滩中做了50年的国语老师。这50年中,滩中一直向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这类日本最高学府输送人才,并且东京大学合格率多年来连续排名日本第一。被日本媒体惊叹为“滩中的奇迹”。
滩中的教学特色是:从中学到高中六年,同一科目同一老师。这样老师在六年时间内,可以自由把握教学进度,也便于老师掌握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资质,便于因材施教。此外,滩中一直崇尚自由校风,学校不会干涉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给老师们留下了极为自由的教学空间。
滩中是日本的奇迹,而国语老师桥本武则是滩中的奇迹。桥本武老师不仅创造了“奇迹的国语教室”,其本人也可称“人生四处是奇迹”:例如这位男老师特别爱美,打扮时尚,喜欢花俏的颜色,每天去上课时总是着装鲜艳,花枝招展;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乡土玩具,尤其喜欢各种青蛙造型的工艺品,并自封“青蛙居士”,甚至在自己家里办了一个“青蛙人形馆”,专门展出各种青蛙造型的工艺作品。
60岁那年,桥本武老师还迷上宝塚歌剧。迷上宝塚歌剧的理由非常奇特:某次桥本武老师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宝塚歌剧的演出,因为之前对于宝塚歌剧一无所知,没有看懂,出于好奇,决定到宝塚歌剧院现场重新观看一次真人秀,但结果还是没看懂。于是,继续买票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就这样,一模一样的歌剧,桥本武老师可以反反复复看上十多遍,而且每看一次都有每一次的新发现,终于从一个对宝塚歌剧一窍不通的人,“看”成了著名的“宝塚歌剧专家”:桥本武老师后来不仅成为宝塚歌剧杂志的专栏作家,还出版了两本专门介绍宝塚歌剧的书。
当听说桥本武老师居然成为宝塚迷时,他年轻时教过的学生、作家远藤周作大为吃惊:在远藤周作的记忆里,桥本武老师是一位硬汉型的“热血教师”,不仅课余时在学校吊着沙包练拳击,远藤周作自己也多次被老师当成了“沙包”——因为学习不满桥本武老师的意,中学时代的远藤周作曾多次遭遇桥本武老师的铁拳。因此,听说“热血硬汉”的国语老师桥本武,居然“晚节不保”迷上软绵绵的宝塚歌剧,远藤周作不由得放声狞笑,在自己的专栏里写:
“昔日魔鬼老师,今日宝塚粉丝。啊~啊~世界终结了!日本沉没了!哈哈”
桥本武老师虽然自己三年之中只教一本小小说,而且国语课上得轻松愉悦,但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可称“多如牛毛”。黑岩祐治回忆说:每个月学生们都要根据桥本武老师开出阅读清单,进行大量阅读,每一本书阅读之后都必须写读后感。桥本武老师的作文指导口号是“百论不如一写”——多说无用,每天动笔才是王道。黑岩祐治说他当年对每个月绵绵无穷的“读后感作文”都有了恐惧心,直到走上社会之后才终于深怀感恩——黑岩祐治曾做节目主持、大学教授、现在做神奈川知事,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案工作。是国语老师桥本武教会他的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令他终生受益。
黑岩祐治2011出版《滩中—奇迹的国语教室》一书时,桥本武老师在书中曾给他的这位学生赠送了如下8句话:
1.凡事进行彻底调研,培养的是干劲与自信;
2.想知道,走岔道;
(注:前面文章例举的桥本武老师的国语授课方式,就是典型的“桥本式岔道”)
3.国语能力是脊梁,是生活能力的本身;
4、对感兴趣的事,要追加体验----为自己留下强烈记忆;
5.马上能派上用场的,马上就会毫无用场;
6.即使年过花甲,也要朝前看;
7.答案可以滞后,疑问必须靠前;
8.爱时尚爱打扮带来的愉悦,是长寿秘诀。
2013年9月11日,传说中的国语老师桥本武逝于京都。享年101岁。临终前留下他最后的国语文化遗产——整套《源氏物语》现代文译本。这是桥本武先生从86岁到94岁耗时九年的倾情之作。
……………………………………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