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外国人不得入内”现象调查 和民族文化有密切渊源
今年4月28日,日本《朝日新闻》刊载一篇题为“店家张贴Japanese Only,伤害外国人”的特别报道。文章说,从北海道的弹珠店到冲绳卡拉OK店,近来日本各地都有挂着“非日本人禁止入内”招牌的店铺,东京和大阪也不例外,这种充满排外色彩的举动给在日外国人带来很大伤害。几个月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相关报道与实际情况有不少出入,报道所举事例是否普遍现象,是否新动向,是否具有“攻击性”等,都值得推敲,更没有有力证据证明日本社会出现排外潮。日本媒体的调查也表明,截至今年8月,前往日本的中国大陆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增近9成,并且没听说受到歧视之类的消息。相反,“欢迎使用银联卡”的中文招牌,倒是随处可见。不过,由于文化和民族性等因素,日本风格的“排外”明显存在,出现“Japanese Only”标识即与此有关。
缘起——球迷组织的不当言行
在今年3月8日举行的日本J联赛浦和红钻对阵鸟栖队的比赛中,浦和队一球迷组织在主场埼玉体育场打出涉嫌歧视的标语“Japanese Only”(仅限日本人入场),并张贴在浦和红钻球迷观众席的入口处。该事件没有引起其他方面的骚动,但被敏感的媒体注意到了。
《朝日新闻》为此发了报道,说近来有不少店铺及公共场所都挂起“Japanese Only”(仅限日本人)或“Foreigners are not allowed”(外国人不得入内)的标语,许多在日外国人表示失望和无奈,不少日本人也认为“这样做太不合适”;北海道的游戏厅、群马县的小酒馆、爱知的会员组织、大阪的房屋租赁处、广岛的酒吧以及冲绳的卡拉OK店等都挂起“外国人不得入内”的标语。
这篇报道引起国外媒体注意,《环球时报》亦向笔者查询。对此,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惊奇!以笔者常年在日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近来并无如此动向。
需要说明的是,“Japanese Only”其实也指“仅限会日本语者”,但媒体却没有进行区分。自4月的“朝日报道”至今,笔者在冲绳调查采访了近百名冲绳居民、日本本土人士及其他人,他们中有公务员、公司职员、观光业人士、自营业者、家庭主妇、留学生、华侨华人。许多在各种行业打工的大学生表示,尽管外国观光客的增多使得从业人员在语言服务等方面出现困难,但没听说过“拒绝外国人”的现象。
不过,《朝日新闻》提到的现象在日本的确存在,尽管是特殊且个别的。从报道提供的事例看,也和其报道主旨矛盾。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不是同一时间或同一时期发生的。特别是报道的缘起——浦和队球迷组织的不当言行,事后行业协会日本J联盟认为此事性质极其恶劣,并于3月13日决定责成浦和红钻俱乐部向联盟提交详细说明书,同时禁止浦和队球迷前往主场观战。这是J联赛史上最严厉的一次处分。
“Japanese Only”意味什么?
笔者探访发现,《朝日新闻》报道的事例很少且特殊,仅限于风俗(买春行业、个别酒吧和歌厅)行业。冲绳地区这少之又少的店家,对入店者加以“Japanese Only”限制,在当地也没有引起什么非议。所谓限制,包括美军,并非特指中国人或华人。笔者曾去过的那霸市中心的某家居酒屋也有这样的标识,但作为外国人的笔者并未被拒。
为什么会出现“Japanese Only”?是为了在这些容易因客人喝酒而引起喧哗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外国人,特别是美国兵,喝了酒后又唱又跳,兴奋起来寻衅滋事、吵架以致酿成刑事案件。故店家常常无奈地表示,“我们不太懂英语也没法劝解,所以想出这招‘不欢迎不会日语的客人’”。
笔者3年前曾在冲绳亲历一起美军士官因醉酒滋事,招来基地宪兵、警察和日本警察介入的事件。双方都是美军,大打出手,不听劝阻,导致交通堵塞,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意。这也让笔者想起,很多年前,一名美军海军陆战队年轻上尉,曾对笔者提出希望搞到一张学生证,以便可以入店消费。那霸地区少数居酒屋和歌厅限制美国军人入内,需要证件证明其留学生身份。
冲绳饮食店是日本所有县中最多的,即使这样,对外国人(美军)设限的店铺极少。还有一些风俗店因为怕出现纠纷时难以沟通而拒绝外国人,来冲绳的游客只要有会日语的当地人陪同,通常进店没问题。拒绝的一般多属店主个人行为,并且并非“近来”的事。所以,笔者向很多当地居民询问时,他们感到惊讶,表示听都没听过此类“排外”事件。
一般来说,受到质疑后,店家均表示“真没想到会有歧视”。其后大都有所改善,除去原标识,改为“Japanese Language Only”,并代之以价格明细和店内规矩的英语翻译。当事老板也表示,“只要肯沟通,总有办法解决,造成非议和国籍没有关联”。神户一家贴过“Japanese Only”标识的老板说,“有好心人劝我说,这样做不好,我就不再贴了”。
但就是这些个别店铺也反映了日本文化特质的某些侧面。日本人很怕自己宁静而有序的生活环境因外国人的喧哗而被打破,为了回避尴尬和难堪,有的店主做出了前述反应。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各地并没有普遍出现这一状况,而且《朝日新闻》也提到,争议事例中有的经过店主的努力而消解了。据日本法务省2013年统计,长期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约有 208万人。他们在日本生活,适应日本文化,难免磕磕碰碰。《朝日新闻》提到的情况,作为偶然现象是存在的,但没有影响绝大多数外国人在日本的生活。
日本文化内化强度高
日本是一个非常强调社会规范、固守成规的国家,名著《菊与刀》就揭示了个人在社会规范中如何生活的常态。另一方面,日本一天也离不开外国。日本古代以吸收中国的文化典章发展起来,近代至今,更是在东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西洋文化要素。所以日本不惧怕“文化入侵”。并且,他们对所有的历史传承,大都不因时代和政局的变动而破坏和“革命”。由此而来,日本文化出现了层层叠叠、兼容并蓄的状况,积累起一套庞大、严密而规范的内部机制和运作体系,限制和规范着这个岛国上的各色人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外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观光客会间或感到拘束。但从有关报道及笔者的调查可以看出,有着“Japanese Only”标识的店铺,在受到非议后改成“只要会日语”,就什么都解决了。若非要将日本风格的排外分类的话,日本人对外来者的“异和感”大致可归纳为,或缘于无知,或缘于敬远,或缘于日本职人工匠的自负。但其表达都是比较保守、含蓄的。
2005年前后的一天,笔者曾经的同事、一位颇有成就的老教授,问刚从中国返回的年轻日本教师:中国人家里已经有电视了吗?这让旁边的笔者很无语!“敬而远之”者,如《朝日新闻》报道中的事例所示,记者问店主为什么那么做?店主表示,“明白地说,是因为中国人,有的中国团队客人的行为举止很让人头痛。常常不脱鞋就上榻榻米,不打招呼就上二楼,如果因为卫生方面被停业的话,谁来负这个责任?”而所谓自负,笔者听说著名的合掌建筑群白川村开始拒绝中国的团队游客,原因是“随地吐痰,到处留下垃圾”。据说当地村民现在仅欢迎散客,他们认为中国的散客素质较好,且更能欣赏他们引以为豪的传统建筑。
社会会否变质还有待观察
在笔者看来,前述现象,既不是今日偶然,也和安倍政权的政治取向没有直接关系,当然是否有间接关系有待观察。日本现代社会存在的以上现象,就目前的观察看,不能简单理解为右倾化的排外所致。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极小,另一方面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缘由或许是传统的、文化的、经济的,乃至个人性格的,但政治上的原因着实不多。
日本人排外心理反映出其保守内向的取向,且主要表现为某种氛围。但日本人这种植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保守认识,并不是攻击性的,反而是一种“逃避型”的掩饰。与其说他们排外,不如说他们想规避麻烦、自得其乐。这或许与外国客人包括近来增多的中国观光客没有直接关系,且既和中日友好又和日本极右翼排外扯不上关联,或许这折射出中国对日关系,需要的是新视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友好蜜月期”或许不再,但中日间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当成为今后的主流。
笔者记得,不久前北京一家店铺也曾挂出“排外”牌子,澳洲悉尼一名来自上海的咖啡店主因应募者为黑人而不予录用。长期经济低迷,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唯恐落后于中国的心态,都诱使日本极右国粹主义者“急眼”,今后日本社会也许会有一些极端事件发生,毕竟的确存在一些右翼极端人士。至于《朝日新闻》这篇文章过于直观的认识,似乎是揪心于日本政治现状,过犹不及,实在令人唏嘘。(作者是日本冲绳大学教授、(社)日本中国语导游协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