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是儒教国家吗? ●历史:《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 作者:李卓 定价:85元 评分:9.0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衣带水,同文同种,深受中国文化影响……长期以来,一谈起日本,中国人会不自觉地这样看,这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甚至僵化的印象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否认,中国文化对日本曾产生深刻影响,但日本通过消化、吸收、改造,已将其转化为日本文化,虽然表面看相似,名目上甚至相同,但内涵已有很大不同,不正视这个差异,就会给我们认识日本带来巨大偏差和误会。 本书认为,日本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吸收外来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但历史上日本人无论怎样吸收外来文化,都不曾动摇日本文化的根基,日本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但不能说日本是基督教国家,同理,我们也不能认为日本就是儒教国家。日本是既不属于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也不属于儒家文化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事实上,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早就表现出来了。只有客观地看待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才能去掉表象看本质,了解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差异。 作者认为,应正视古代中华制度文明在日本的落败,大化改新后在隋唐制度的影响下日本进入古代国家繁荣发展时期,但外来的制度在日本社会从一开始就“水土不服”,日本“脱亚”实际上在平安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日本与中国明显的不同,是从未建立起中国那样的平民社会。日本自古就有贵族传统,由于贵族势力强大,科举制度在日本仅是昙花一现,离开科举制度来谈中国与日本古代社会的相同或者相似,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贵族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进入幕府时代便逐渐衰落,但掌权的武士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彻底的剥夺,这种“贵族现象”是值得探讨的日本社会特征。 本书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日本家制度的特色与功能。中日两国虽同是以家为社会组织基础的国家,但通过社会史的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中日两国的家在家的结构与家的功能、家的伦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体系与道德准则也相去甚远。日本的家与家伦理有着不平等、亲情淡漠等缺陷,但是在客观效果上看,又存在着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读家:陈稳 |
文化走笔:日本是儒教国家吗?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在日本,75岁才能领到养老金?
拼命工作依然穷?日本纪录片“穷忙族”引网友热议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日本文明养狗的启示
日本“孤独死”背后的“不婚主义”
看日本企业如何解决职工子女入托难:探访丰田幼儿园
“奶爸”过时了?日本社会不断涌现“反奶爸势力”
“介护保险制度”——日本社会养老的缓兵之计
日本企业偏爱有经验求职者 助长员工跳槽风气
日本殡葬新风俗:火葬场不堪重负 遗体被送到宾馆
日本有家“上错菜的餐馆”
团扇折射日本手工业的困境与希望
智能养老在日本
日本2016年新生儿跌破100万,日本人会越来越少吗?
评论:日本女性难破职场“天花板”
从奔放到内向,日本怎么了
宇宙葬礼、流星追悼:日本人身后事大有门道
日本超三成女员工遭职场性骚扰 大多选择隐忍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30多年过去,“日本模式”还管用吗?
日本“春运”压力为何不大
日本隐形“贱民”近300万 世代从事“不洁”工作
中国青年眼中的真实日本到底什么样
日本新式灵堂如科幻世界 系少子化社会产物
日本扭曲现象:低保户实际收入高于普通工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