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日本地震后企业转移的辩证法

 对转移,日企也很纠结。转移可以抵御灾害风险,但又担心本土核心产业空心化;不转移的话,除了潜在风险还可能遭遇现实损失,比如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亏损。怎么办?

  地震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直以来,日本企业的发展十分依赖海外市场,对全球化重视有加,比如日本汽车工业,全球产量达到2000万辆,但是国内销售只有300万辆左右。在此背景下,日本2011年3月的那场地震很快影响全球,而日本自身,则以电子、化工和汽车受影响最明显,其中,又以震区企业遭受的影响最直接和迅速。

  “震区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包括像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东芝、夏普、松下、三菱和三洋,以及美国德州飞思卡尔这些外资企业,生产都被迫停止。尽管飞思卡尔已有停产打算,但显然比计划来得早。丰田汽车关闭位于灾区的两家组装工厂和一家部件生产工厂。本田汽车关闭一家组装工厂和一家部件生产厂。日产关闭横滨市和日本东北部地区5座工厂,停放于茨城县日立港的1300辆英菲尼迪轿车被海啸卷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说。

  近一年后,上述日系车企的状况又如何呢?贾新光称:“总体上,日本本土市场2011年乘用车的销量是239万辆,下降18.5%,市场受地震冲击明显。”

  丰田2011年的全球销量减少了6%,仅为795万辆,退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对欧洲销售的汽车下降6.3%,对美销售汽车下降7%,在中国市场算是完成预期目标88万辆还略有增长,增幅为4%。

  日产2011年全球总销量再创历史新纪录,达到467万辆,同比增长14.4%。除了在日本本土有10%的降幅,在日本以外的市场,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以及欧美都呈现增长,平均增幅为18%,其中,中国和美国的增幅分别是22%和15%。

  本田2011年全球总销量为309.5万辆,同比下降13%。其中,向美国、中国的汽车出口分别下降了7%和5%,南美和欧洲的降幅更大,分别是25%和17%。

  贾新光认为,丰田在欧美市场上的产销量减少,一方面,源于丰田2009年在美国大规模召回事件,之后其发展战略在重新调整中,提高质量、回到原点等部署尚未及时发力,可谓尚未恢复元气;另一方面,地震令其雪上加霜,不仅生产设施损坏,还要考虑全球布局方面的新问题,各方面考验叠加。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灾后重建进展缓慢 灾区满目疮痍废墟堆积如山
谁毁了日本灾后重建
日本地震周年祭:因重建缓慢部分民众仍住避难所
日本灾后重建进度滞后 发挥企业活力是关键
从赈灾到减债抗通缩:日本经济政策周年转型
50%靠发债:日本面临重建资金难题
日本教授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