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日本地震后企业转移的辩证法

 

诚然,日本企业一直都注意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本土,向外转移的大多是产业链条中比较低端的环节。这次地震也显示,日本在产业链中的关键性角色尤其重要,受到地震冲击强烈的电子、汽车、化工产业便是证明,包括中国的日企代工被迫停工、苹果的iPad2因为芯片供应不足推迟上市日期。

  不过,财经作家、日本观察家陈伟强调:“日本布局全球,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强大,而这也恰是其全球布局成败的关键。记得中国政府决定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时,是日本企业很快参与重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日立负责重庆高铁技术系统建设)。再如日本企业出售白色家电、电脑PC业务等,像松下白电卖给海尔、NEC(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本电气)将PC业务卖给联想,都并非表明日本传统产业没落了,而是出于向新的、利润更高的产业转移需要要,包括如转向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卖软件和解决方案等。”

  早在2008年,白益民就在其《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中,揭开过日本企业“隐蔽赚钱”的特性。陈伟补充表示:“我们误以为日本企业产业链转移是传统产业没落,我们还根本不知道很多日常的产品,其实都是日本企业提供的,比如北京地铁里的刷卡机是日本富士的产品,而麦当劳的刷卡机则是松下的杰作,再诸如飞机轴承、医疗针头之类的,大多数人也想象不到几乎被日本企业垄断。”

  日本企业确实关注在并不宏大的产业上,企业自身规模往往也热衷精巧,但是这不代表市场利润也会很低。制造业立国的日本,真正地攫取制造业链条中技术核心、利润丰厚的环节。所以,从深层来看,类似于丰田震后甚至将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常熟这样的战略转移,可以解读为日本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视,但绝不表明日本全球化布局便发生了根本变化,因为日系汽车的研发中心功能还有细分,转移来华的主要侧重产品设计和本土化,目的是适应和更好地扩大中国市场,真正的技术研发、申请专利等功能,公司总部肯定还是会安排留在日本。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灾后重建进展缓慢 灾区满目疮痍废墟堆积如山
谁毁了日本灾后重建
日本地震周年祭:因重建缓慢部分民众仍住避难所
日本灾后重建进度滞后 发挥企业活力是关键
从赈灾到减债抗通缩:日本经济政策周年转型
50%靠发债:日本面临重建资金难题
日本教授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