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东京与北京人口迁移状况之比较

东京人口迁移模式的改变,主要受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空洞化”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东京人口迁移变动主要经历了两个比较完整的周期。第一个周期自1955年开始到1975年结束,大约持续了20年。这一时期是东京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和人口的急速膨胀期,一直表现为人口净迁入,大致到1960年代初期先后达到最大值。人口、劳动力的集中,使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从而抑制人口入迁并使之逐渐减少,特别在1970年代中期东京都市圈的人口迁移几乎停滞,净迁入规模趋近于零值。第二个周期是1970年代末期开始到1990年代初期结束。这一周期是日本经济的产业升级阶段,东京都内出现了大企业集聚、金融信息产业从业人员集聚、制造业比例大幅度降低的现象,因此与第一周期相比,该周期持续时间较短,净迁入规模小,且人员素质普遍较高。19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似乎又进入一个新的仍以东京“一极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人口迁移周期。总体而言,东京人口迁移的变化相对平缓,东京的净迁入呈现萎缩趋势。在迁移自由的市场体制下,人口迁移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作用。

     北京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其人口发展阶段、变动曲线与北京市人口政策、户籍制度演变高度相关,人口迁移呈现频繁、不稳定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常住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和户籍迁移增长为主,人口流动的数量、性质和方向受行政手段干预。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户籍迁移制度由强化、弱化到渐失,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常住人口出现以下变动特点:一是北京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屡屡打破规划目标。二是外来人口增长逐渐成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三是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明显延长,流动人口不流动、常住化倾向日益明显。四是流动人口来源地广泛、中青年居多、就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者、社会服务业流动人口比例较高。五是流动人口中农业和非农业户籍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前低后高的状况。六是流动人口地区分布呈现高度不均。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流动人口密度最大,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流动人口规模最大。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在日本,75岁才能领到养老金?
面临人口萎缩压力 日本一村庄发行“男青年日历”
日逾半未婚者未曾有“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日本企业偏爱有经验求职者 助长员工跳槽风气
日本走向"超单身社会" 男女原因大不同
日本“一大怪”: 住房二十年价值归零
日本是如何成为肥胖率最低的发达国家?
法媒:日本年轻人因为薪水微薄 多成“恐婚族”
调查:主管高龄化 日本中小企业14年后或消失
日本工薪族:挣扎在“买醉抗压”和“过劳死”的边缘
日本大企业纷纷改变按资排辈传统 破格选拔社长
日本“无性夫妻”近半数 男的嫌累,女的嫌烦
日本人口数最多的姓氏排名
浅谈日本的医疗体系
日本将50年后的人口数量维持在至少1亿人的规模
日本秋田县未来面临着人口减少的严峻形势
日本专家呼吁政府高度关注人口减少趋势
日本计划将50年后的人口数量维持在至少1亿人的规模
日本最新人口测算显示国内896个城市将消失
“少子化”困扰日本 越来越多女性不愿生小孩
日本人口危机警报拉响 东京或成“超老龄城市”
日本政府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与生育
日本社会“无性症候群”恐加速人口“绝种”
日本人口年度跌幅创纪录
日本人口连续两年创下历史最低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