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底以来,中日两国高层会晤基本中断。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逐渐增大,而两国关系的“冰冻期”也势必延长。 其实,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不幸的是,日本政府执行“以邻为壑”的政策,抱着“强邻必是劲敌”的思维不放,致使中日关系每况愈下。 就在中日关系因小泉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谷底时,人们开始担心这必将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关系和民间的正常交往。这并非杞人忧天。据日本政府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日本民间对中国的敌对情绪变得愈加浓厚。 据报道,日本政府12月24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对中国持好感的日本人跌至32%,至25年冰点;对中国持负面感觉的日本人则超过71%,创历史新高。同时,日本人对韩国的感情也在持续恶化,该民调显示,对韩国持好感者为51.1%,剧跌16%;50.9%的日本人认为日韩关系恶化,同比上升5.6%。 日本政府从1975年开始进行这样的调查,每年一次的调查结果被作为外交战略的参考。这次民调甫一公布,就有日本媒体指出,民众对中韩好感急速下降的最大原因在于小泉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韩等国反击,中韩的反应又招致日本国民对两国好感下滑。 这种情况是最让人忧虑的,因为日本民众的影响力实际上是最大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历史认识问题拖而不决的症结何在?日本方面的责任主体到底是谁?可供选择的答案似乎有两种:一种是,责任在一小撮右翼分子(包括一些政客、官僚);另一种是,深层责任植根于日本国民的普遍心理(社会思潮)。 笔者的判断是两者交互影响。原因在于:如果问题真的仅出在一小部分议员和阁僚等人的身上,撤换了他们,问题就该解决了。但事实是:引发问题的阁僚、议员不绝于后。众所周知,战后日本实现了民主化。在民主化体制下,能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选举结果的社会思潮没有责任吗? 事实上,日本社会思潮总体上已经趋向保守化,甚至右翼化。与战后初期相比,在实现了经济高度成长的日本社会,“民族主义意识”蔓延滋生,社会思潮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即有意识地认为“战争已成往事,忏悔并不必要”。 其实,中日关系的改善是不能寄希望于某些日本政客的,而只能是日本的民众。但是,令人不安的是,在“日本和亚洲国家之间的和解”还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日本国民和保守政府的和解”却率先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这将极大地影响到中日关系的改善。 社会思潮和政治意识形态之间、日本国民与一些右翼政客之间的互动作用日益体现出一种保守化的倾向,在这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正是日本社会的精英阶层,尤其是那些呼风唤雨的政客。他们为了一党甚至一己之私,不负责任地挑起事端,引发民众不满,甚至在民族间营造对立情绪。 这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迟早会在种种压力之下,在国际政治的全新进程中及格局之下被国民识破。为此,我们奉劝日本一些政客,挺而走险,只能自食苦果。 |
日本社会思潮趋向保守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相关文章
在日本,75岁才能领到养老金?
拼命工作依然穷?日本纪录片“穷忙族”引网友热议
徐伟信:丑闻折射日本企业文化背面
日本文明养狗的启示
日本“孤独死”背后的“不婚主义”
看日本企业如何解决职工子女入托难:探访丰田幼儿园
“奶爸”过时了?日本社会不断涌现“反奶爸势力”
“介护保险制度”——日本社会养老的缓兵之计
日本企业偏爱有经验求职者 助长员工跳槽风气
日本殡葬新风俗:火葬场不堪重负 遗体被送到宾馆
日本有家“上错菜的餐馆”
团扇折射日本手工业的困境与希望
智能养老在日本
日本2016年新生儿跌破100万,日本人会越来越少吗?
评论:日本女性难破职场“天花板”
从奔放到内向,日本怎么了
宇宙葬礼、流星追悼:日本人身后事大有门道
日本超三成女员工遭职场性骚扰 大多选择隐忍
日本文化的那些事儿:日本学生制服
30多年过去,“日本模式”还管用吗?
日本“春运”压力为何不大
日本隐形“贱民”近300万 世代从事“不洁”工作
中国青年眼中的真实日本到底什么样
日本新式灵堂如科幻世界 系少子化社会产物
日本扭曲现象:低保户实际收入高于普通工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