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分这杯羹
石田衣良是一个手机网站的经营者。最初是为了宣传自己的网站,增加网站的一些趣味性,他写了一些故事放到网站里,供手机用户下载阅读。这些故事描述的是17岁女生阿由离家出走后,为了零用钱开始与成年人约会,逐渐丧失了生活的目标,并染上了毒瘾。直到遇到了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少年,才懂得了爱并激发起了生活的热情。正在这时,却不幸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故事情节并不新颖,结局则老套而煽情。然而故事一出,便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尤其是日本的高中女生,一时以转发、传阅这个悲情故事为潮流。为了阅读该小说,石田衣良的网站访问量一跃而超过了2000万,这是他一开始万万没有想到的。
继同名原著创下了畅销百万册的辉煌纪录之后,今年4月,由《深爱——阿由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在日本公映,许多年轻人再度为之感动落泪。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借助了手机、网络、传统出版、电影四种媒体形式而风靡于世,而前两种不但时间上更为先进,传播效果上也更为强劲。
日本传统出版业近年来一直呈下滑趋势。这或许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人们在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时,读书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手机的传播形式,则给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手机小说的“热读”,一下子牵动了作者、网站、运营商、报纸、传统出版社乃至电影电视等近十种产业的深度联动。目前,日本有超过万家手机小说运营网站。一方面,他们雇佣约稿作者,按照约定,作者们每天传送1000—2000字的小说章节给网站,供读者下载、阅读、传播;另一方面,新人写手则是自愿和免费的,就像《K》的作者Momo这样的年轻人,一时兴起想写一个故事,自发地传给网站,网友们也能迅速地浏览到。网站一开始并没有向Momo支付稿酬,当《K》一炮走红之后,网站再迅速签下版权乃至签下这位作者其他作品的出版权也不迟。
在日本,这个以一二十岁的年轻人为主的手机小说读者群,稳定读者据估算已达200万以上。继网络写手之后,手机小说作者中的“人气作家”开辟了新的财源,而日本各大传统出版社,也识时务地纷纷向新事物致敬,开始积极操作手机小说的经营。
如今,由网站、手机、出版社、影视、作者、读者等众多环节构成的手机小说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日本已经成型。过去的五年中,来自手机小说的赢利已达1亿美元。一份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45%登录过手机小说网站,现在这个比例还在扩大。而传统出版业的介入,则令手机小说在流行的同时,甚至可能影响文学的发展趋向。
谁来写中国的手机小说
手机小说的概念,让人想起走红一时的网络文学。十年前,《第一次亲密接触》带动了两岸三地的文学言情风,继而陆续出名的安妮宝贝等作者也都将网络文学再掀高潮,至今长盛不衰。
然而,与阅读几乎全部免费的中国网络文学一开始拼命标榜的“个人体验、自由交流”等非功利色彩相比,在日本,手机小说从诞生的那刻起就因为与网站、运营商的结盟而具有了强烈的商业气息。手机小说的阅读者普遍要向网站和运营商支付费用,也正因为此,在写作上,网站、运营商和读者都会对手机小说作者提出比网络写手更高的要求。比如,每句话不能超过多少字,建议用第一人称,篇幅不能长、节奏不能拖沓,情节不要深奥等颇为详细的要求,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手机的小屏幕,另一方面则是其读者多是青少年,照搬传统书本的写作模式他们显然不喜欢。
如果按照手机小说发源地的日本方面制定的这些标准或要求,中国各类网站上标榜的所谓手机小说显然是不合格的。比如从文本本身来观察,在目前中国尚不普及的手机小说中,内容多以奇幻、情爱为主题,虽然符合手机小说读者们猎奇与寻找共鸣的精神要求,但其写作模式仍是网络小说的形式——用词精美,细节反复,拖沓的节奏和冗长的篇幅,显然不合适手机阅读“简练、快速、流畅”的习惯。
而在手机小说载体的移动运营商和网站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成型的利益分成模式和收费标准,更多的只是网友转载和传统小说的电子版本。另外,中国甚至还没有一家质量上乘、速度稳定,并保持持续更新的手机小说网站,下载速度慢以及不时出现的乱码现象都给读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上的弱点显然阻碍了手机小说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而像日本那样全民参与、推荐、转发、讨论手机小说的氛围,目前更是显得较为遥远。对于全球第一大手机用户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手机小说还仅是传统小说的电子版或者网络小说的另一种表述。
但无论如何,新载体本身的魅力,降低了对写作者号召力的要求,传统写作的门槛高不可攀,手机小说必然将使一部分想分享故事的作者雀跃欢呼。而手机小说的赢利性,更让写作者的收入有了清晰可盼的前景。邻国日本的手机小说带动的出版、网络、影视、作者、读者等多环节的联动一定会让国内的某些人“春心荡漾”。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