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流行“可爱文化”

   2008年5月12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官员任命Hello Kitty为日本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旅游亲善大使,这一举动足可以看出可爱形象在日本的重要地位。小到小朋友手中的小玩意,大到一架民航飞机,似乎在日本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嗅出这股“可爱气息”。

    日本可爱形象随处可见

  通常人们泛指的日本可爱文化是指日本自身独有的一种可爱文化,日语称为可愛さ(音kawaisa),中文常音译为卡哇伊。自1970年代以来,“可爱”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举凡大众文化、娱乐、衣着、饮食、玩具、打扮、行为与礼节等等,无不受其影响。外国的观察家发现日本的可爱文化很有趣,但有时又显得怪异。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日本人把这种文化运用在几乎所有的领域中,例如政府出版物、公共告示牌、办公室、军方的广告、人口统计学以及民航机等等,不胜枚举。这样的做法放在别的国家,也许会被认为不严肃或轻佻,但在日本人看来,这些可爱的形象是他们生活的动力。

  日本三丽欧公司设计的kitty猫等卡通形象红遍全球。带有kitty猫形象的商品无处不在。在日本,连帮小朋友过马路的志愿者、婚礼上的伴郎伴娘都扮成kitty猫形象。全日空于1998年在日本推出印有皮卡丘肖像的飞机。侦探动漫“名侦探柯南”虚构出的人物工藤新一作为日本警视厅的一位高中生警员被大力推出。日本大型银行Resona银行用小白兔形象的Miffy来装饰ATM的提款机。猴子形象的Mochhichi出现在保险套的包装上。日本全国JR的交通卡上也统一印着“青蛙君”这只大嘴青蛙,“青蛙”一词与“归来”一词在日语上读音相同,而这只“青蛙君”又这般可爱,由此推动了这种交通卡的发放率。各种可爱形象还被运用到日本邮政系统中,比如日本邮政公社邮筒上的“Yū-Pack”吉祥物及邮票上的各种可爱形象……可见,可爱形象已经渗透到日本各个领域,让人不禁觉得如果没有“可爱”这一道关卡,什么事情看起来都了无生趣了。

    日本“可爱文化”不仅为孩子服务

  可爱也同样体现在穿着上。可爱服饰常常以白色和粉红色为基调,辅以玩具或包包之类的小装饰,看起来像动漫里的人物。“这就是日本人舒缓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小在日本长大的中国女孩石硕这样认为。她还向记者介绍到:“日本许多产品的说明书也用可爱的动漫取代繁琐的文字。比如传真机的说明书上画着位年轻女职员,刚刚买到传真机后,她如何一一把箱子里的机器拿出来,又如何安装,碰到问题时,如何打电话咨询解决方案的。可爱之处在于,女职员遇到问题困惑时的表情和豆大的汗珠以及咨询过后绽放的欣慰笑容。”这种说明方式在其他国家并不多见,对于“成人们也需要可爱”这种现象的产生,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媒体学部的博士生后冈达生为我们解读了其中的原因:“首先,这种单纯的娱乐方式逐渐成为了成人之间产生共同语言的渠道。可爱的形象往往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形象化。成人们可以摆脱以往的深思熟虑,投入到单纯的思考体系中。其次,越来越多的动漫开始为成人们服务,一改往日简单的对白,开始趋向社会化和历史化,加入一些日常素材,更贴近成人的生活。大人们投身于可爱文化中,的确是缓解压力的一剂良药。”

  《繁盛日本》一书的作者杉山知之认为,日本人一直通过卡通形象来寻求精神上的和平,逃离残酷的现实。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最可爱的姓氏 初音上榜
日本妈妈用相机记录她的双胞胎和三胞胎们的生活
日本女生喜欢被人称赞“可爱”还是“漂亮”?
日本风月场所揭秘 处处有亮点
日本双胞胎熊猫宝宝首次室外亮相 参观者称可爱
日本最可爱方言排名
日本可爱文化进军法国 东京可爱文化巴黎展
不可爱不成活—日本的萌文化
为何日本女生穿浴衣让人感觉很萌
日本少女引领“可爱文化” 引爆“可爱商机”
卡哇伊对日本的杀伤力
日本人执念可爱情结的体现
日本大阪女性成立“欧巴桑党” 声明拒绝可爱
日本“萌文化”下的“小萝莉”
由日本的萌文化说开来
卡哇伊对日本的杀伤力
“萌文化”为何在日本大行其道
日本独特“女子俱乐部” 满足男士变装癖愿望
日本“卡哇伊”文化
日本人的“萌情结”究竟有何文化根源?
世界各国校服TOP10:泰国性感、日本可爱
日本靠少女推广可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