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平(微博)
2月29日,野村证券发布的对400家主要的上市日系企业的统计显示,日本企业去年第一、第二财季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26.2%与36.9%,到了第三财季(10?月-12月)更是锐减了73.0%。这样的恶化程度远超过欧债危机下的欧洲企业(减?少14.5%),美国企业则增加了9.4%。面对这样的结果,日本舆论认为,应尽快解决日元升值、电力不足、企业税过?高、贸易自由化迟缓、劳工保护苛刻、气候变暖对策负担等“六重苦”,否则日本企业将全面覆灭。
曾经辉煌无比的日系企业竟至如此境地,让人唏嘘不已,这也仿佛成为“日本衰退”的最好佐证。“日本衰退”这一议题已经被讨论了20多年,尤其是在欧债危机蔓延、美国经济也面临衰退的当下,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克南在内的众多专家都再次拿日本说事,纷纷呼吁欧美需警惕陷入以高债务、低成长、低利率与定量宽松为特征的“日本化”通病。
Knight-Ridder社原东京支局长Michael近期也评论道,“日本正变得日益保守,其重要性正不断丧失。就业率和年轻人失业率等指标均显示,日本经济自1990年后走向恶化、衰退。除经济增长率外,对企业的忠诚度已将员工紧紧地束缚住了,他们无暇与家人独处;女性想生育却顾虑重重;政权更替频繁让政府的信用丧失;奥林巴斯(微博)事件则将日系企业的弊端暴露无遗;核电站事故让全世界看清了日本应对危机是如此拙劣。”
但是,就在欧美都在提防“日本病”传染之际,《纽约时报》在1月份刊登了一篇颇惊世骇俗的分析文:《The Myth of Japan’s Failure》,作者Eamonn Fingleton曾先后供职于《金融时报》、《福布斯》等媒体,是欧美媒体圈的“日本通”。 他认为,长期将日本视为“反面教师”、宣称日本深陷“失去的十年”等论调都是错误解读,所谓的“日本失败”、“日本病”只不过是“myth”。
他举例称,从1989年到2009年,日本人平均寿命增加了4.2岁;互联网基础架构也取得长足发展,Akamai Technologies公司调查显示,在全世界网速最快的50个城市中,日本占了38个,美国只占3个;与1989年底相比,日元对美元已升值了87%,对英镑升值了94%;4.2%的失业率不及美国的一半;专门关注摩天大楼的skyscraperpage网的统计显示,从1989年至今,高度超过500英尺的摩天大楼,东京建造了81座,纽约为64座,芝加哥为48座,洛杉矶则只有7座;与1989年相比,日本的贸易顺差增长了3倍,对华出口增长了14倍等。
Hall和Prestowitz等日本观察家也指出,当美国游客一踏上日本的领土,“失落的十年”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就显现了出来。出发地——肯尼迪机场或杜勒斯机场,都已年久失修,成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明显例证,但到了日本,那些机场在近些年都得到了扩展,现代化水平很高。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关注日本的Holstein称,“在美国读到的日本和实际看到的日本,有天壤之别。”
英国BBC东京特派员Roland也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来日本后,完全看不出日本衰退了20年,城市大街上充满了活力,约半数女性的手提包是路易威登(微博)或其他名牌,米其林星级餐厅比巴黎还多。欧美与其惊慌失措地担心陷入‘日本化’,不如重新思考日本模式的榜样作用。”
持这种观点的还有《金融时报》原东京支局长Gillian。他认为,“1990年后的日本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应重新评价,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social cohesion(社会凝聚力、一体感)值得特别关注。在日本社会,与裁员相比,集体减薪以共度难关往往更容易被职员接受。如此强固的团结力是追求个人主义的欧美国家无法比的。”
媒体人的观察往往基于直观感受而流于表面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aul Krugman评价道,“所谓‘日本正在衰退’的观点确实言过其实。日本经济增长迟缓的最大原因是人口减少,与美国相比,从1990年至2000年,日本平均每个劳动者的生产性有下滑,但2000年之后开始逐步提升。相比之下,美国目前的处境更糟糕,远甚于日本的体验。”
可以说,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或认知主观上的偏见,让世间充满了“瞎子摸象”。不可否认,日本在近20年内,的确有些“裹足不前”。但自欧美创造出“失去的十年”等词汇的那一刻起,日本在1989年后取得的进步也被自动过滤了,这一思维定势又被中国国内广泛接受,所谓的“日本衰退”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一过于简化的视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日本近20年的真实呢?迄今,在全球产业链中,日本的中高端地位仍不可动摇,国内市场仍是国货的天下,而其海外资本的规模及扩张速度更是无法准确掌握。
在欧美金融资本主义模式饱受争议之际,就更需要客观地审视日式产业资本主义模式的优劣,这一模式建立在“产业立国”的基础上,牺牲了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效率”,但通过“半社会主义”化的运作确保相对的社会公平。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言,与日本盛行“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毫无意义一样,靠“日本衰退”这样的概念来“唱衰”日本也价值不大。民族情绪所绊,不拘泥于“日本衰退”话语圈下的意淫,搞清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才是应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