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从日本小学生作文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

前日,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这篇作文获得了“朝日学生新闻社”举办的第四届作文比赛最优秀奖,无数网友读后表示一阵鼻酸。不过很多网友在感动之余也提出反思,我们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作文吗?

  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可感动归感动,由此就认定中国的孩子缺乏这种真情实感,继而将责任全推给当前的教育模式,认为应试教育将中国的孩子培养成只会写假大空,这其实是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日本知名教育学者亲野智可等说过,父母的投入决定孩子的未来。投入什么?除了大量时间、金钱以及经历外,还有就是家庭教育。这恰恰也是此篇作文的感人之处———小作者正是受到了爸爸的影响,用了他的便当盒后,才会想要代替爸爸照顾家人。换言之,这篇好作文取得成功的“军功章”里,其实有小作者在天堂里的爸爸的一份。那么,与其质疑我们的孩子写不出好作文,倒不如反问,我们的孩子有这样的爸爸妈妈吗?调查显示,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大约40%的职场妈妈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忙是现代人的特征,因为忙,所以挤压掉了很多东西,这其中就包括陪孩子的时间。

  正是因为陪孩子的时间少,我们对教育才会有很深的误解。一次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填写父母职业,引发网民哗然,有说老师会据此不公平地对待孩子,有说是利用父母的关系办事。可家长们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学期有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课程,填职业是想邀请父母参与其中,通过一起玩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平时都做些什么。也正是参加了这个活动,才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老师说,现在孩子的词汇量非常大,有时会冒出老师听了都会拍手称好的词语。这样的功劳,显然来自家庭教育。在被日本小学生和爸爸的便当盒感动后,更应当反思的是,教育不该只是学校的责任。□杨菁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人爱排队的理由
30多年过去,“日本模式”还管用吗?
日本中小学生轻松过寒假
日本早恋现象加剧 超1成小6学生谈过恋爱
日本不用送孩子上学与“中国式接送”形成鲜明对照
谈日本人的子女培养负担
日本教育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毕业活动:“一笑泯恩仇”后只有“美好回忆”
日本小学生的理想让中国人感到意外
日本公立教育的“绝对平等”
日本妈妈不一样的育儿经
日本育儿法:会坐就会吃饭
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培养具有自主独立精神的国民
日本系统化胎教课程指导
日本学子何以甘做“御宅族”
日本教育在传承什么
日本家长如何培养幼儿毅力
日本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日本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
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日本的大学是如何监考的
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日本幼教改革的重要方向
日本的人格:封闭化德育与政治性的冲突
日本文史类专业 重受学生青睐
从日本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