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2月以来,持续恢复的日本经济,因遭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在2009年出现了6.8%的负增长,成为发达国家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经过采取降息等宏观经济调控应对措施,日本经济于2010年开始呈现出缓慢恢复的迹象。然而,2011年3月11日爆发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不仅摧毁了日本东北地区制造业基地,还引发了核泄漏事故,挫伤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势头,再次中断了日本经济走向新增长道路的步伐。目前,经过半年多的灾后重建,日本东北地区制造业供应基地的复苏速度超过了预期,整个日本经济也开始逐渐摆脱核泄漏的阴影,走上复苏之路。
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是动力
理论和实践证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不仅逐渐丧失了传统的技术优势,而且在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创新滞后。尤其是新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明显落后于美国,即日本虽然研发投入很高,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如意,对经济增长的效果有限,如在本次核泄漏事故中,号称全世界机器人技术最发达的日本,却没有研制出核电站操作用的机器人,无法尽快处理核泄漏引发的恐慌。显然,有效的制度创新可以降低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面对地震造成的自然灾害,要想重建日本经济,恢复日本经济昔日的雄风,日本不应只停留在眼前的震后重建上,而应该把灾后重建作为新的转折点和契机:一方面加快制度创新步伐,进一步推动结构改革,扩大对内开放力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技术革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建立高新产业集群等措施,激发民间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为了鼓励技术创新,日本必须加快放松阻碍技术进步的各种规制,促进产学研结合,促使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着力推动国际化进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企业积极开展向海外的直接投资,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和占领当地市场、避免贸易壁垒,而技术创新型投资甚少。尤其是很多生产率高、在日本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卧龙企业”,因没有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无法跟国际最先进的企业直接接触和竞争,影响了日本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导致日本国际化进程滞后,国内市场封闭、规制僵化,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日本通过吸收外资推动技术创新的步伐。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自由贸易协定(FTA)、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等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已成为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截至2010年7月31日,全球被世界贸易组织(WTO)确认的地区性贸易协定数量已达到474件。日本于2002年11月首次与新加坡缔结日新EPA以来,已经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和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以及瑞士等10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是,日本FTA、ETA的覆盖率仅为17.6%,大大落后于美国(38.0%)、韩国(35.8%)以及中国(21.5%)。根据日本财团法人国际经济交流团体的抽样调查,目前积极利用FTA、EPA的日本制造业企业只有27%。
为了提高日本企业对外合作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安心地在日本当地投资,推动日本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日本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一方面积极推动FTA、EPA进程,加强与东亚和亚太地区多边经济合作,鼓励更多的“卧龙企业”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积极培育风险投资等金融市场,为外资来日投资提供更加开放的信息和网络,扶持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创造更安全的投资环境。显然,这种双向开放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日本东北地区是电子机械、半导体和汽车相关产业零部件生产的集群地和重要的出口基地。地震曾一度中断了该地区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使丰田等世界著名汽车厂商的供应链断裂,而核电站破坏所造成的电力不足等次生灾害,引起了强化风险管理、重新调整日本产业布局的议论。在本次地震中,茨城县等地区包括汽车和零部件的运输机械工业同比下降46.7%(其中汽车54.2%,零部件42.1%),其出口额在2011年4月进一步下降了43.2%,降幅再次刷新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最高纪录。虽然日本从地震灾难中恢复的速度远快于预期,已迅速修复了受损的供应链,但全面恢复还需要很长时间,将会面临失去市场竞争优势的不利局面,从而增加日本在全球化经济中被边缘化的危险。
因此,不少专家认为,与其恢复原来生产效率较低的原貌,不如借此机会实现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在该地区建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尖端产业集群区,构筑日本东北部的新“硅谷”。而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需要政府对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环境和优惠融资等扶持政策,也需要企业在技术、金融、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创新。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建立也将分散以东京为核心地带的日本产业布局,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日本经济的威胁,实现日本国内产业的合理布局。此外,为了加快日本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应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人才政策来完善投资软环境,一方面,以高校为基础,通过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引进国际高端技术人才,吸收以研发为主的高附加价值外资企业投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亚洲据点”,提升日本产业整体竞争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顺利实现产业转型,推动日本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