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资讯 >> 正文

中国文物流失日本调查

作者:梁嘉文 秦…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更新:2011-1-11 10:47:5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编者按】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这正是为何中国、韩国、埃及等国家不遗余力地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物流失大国。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47个国家。也有说法认为,其中流失于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最多的,尽管尚未有具体数据以证实。

  近代以来,尤其是日本侵略中国前后,日本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千方百计掠夺中国文物,企图令中国这个日本曾经的文化母体,成为“文化的沙漠”,让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因文物的缺失而断裂或模糊。有权威人士因此指出,日本战败前1945年前的50年,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行为是有计划的战略行动。

  2010年11月14日,韩国与日本签署协定,日本答应半年内归还韩国的历史古籍。这一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反响。有网民强烈要求日本归还中国文物!但是,现实可谓障碍重重。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嘉文 特约撰稿秦逸发自北京有这样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历史,那么请到日本去。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日本保存着大量的中国古建筑、古籍,以及难以计数的其他中国文物。比如,日本古都京都就是当时日本仿照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而这样的古建筑,在当今中国已经难觅踪迹了。

  也正是出于如是的考虑,1944年二战期间,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向美国盟军提议,对日本本土的“地毯式轰炸”计划中排除轰炸古都京都和奈良。美军最终采纳了梁的提议。京都和奈良古建筑得以保全。

  中日两国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深厚影响,大量的中国文物通过购买、赠予、交换等正常方式流向日本。但是,自近代以来,因为日本对中国的渗透以及入侵,更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被日本有组织、有预谋地掠夺。

  中国旅日华人学者萨苏感慨地说,在日本全国各地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或多或少都保存有中国文物。由此可见,中国文物在日本数量规模之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就流失了超过360万件又1870箱文物,741处古迹被毁。

  这是历史。那反观现实又是如何呢?

  日本共同社报道,2010年圣诞节前夕,在东京银座一家古董店举办的中国古董拍卖会上,中国人竞拍踊跃。当前,在日本各地举办的中国古籍以及艺术品的拍卖会越来越多,吸引了众多前来竞拍的中国游客。

  一位旅日观察人士忧心地说,当中一些中国文物很难说不是战争时期被掠夺过去的,但是中国游客不问文物出处,盲目高价购买。这将不利于今后的文物追讨局面。

  日本有计划地掠夺中国文物

  近两年来,追讨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的行动,深为社会关注。同时,给外界留下的普遍印象是,中国的海外流失文物主要集中在欧美。其实,现实并非如此。有权威专家指出,最庞大的中国文物海外流失地很可能是一海之隔的日本。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掠夺以及长期存在的非法走私。

  可是,流失到日本的中国文物究竟有多少?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不过可以肯定,数量十分巨大。这一点,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藏中就能得到某种程度的佐证。

  该馆电子邮件回复本报采访时说,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约有一万件(该馆的文物收藏总量约9万件——编者注)。但对于这些中国文物的来源,该馆在电子邮件中只是回应说:“(中国文物)究竟什么时间或是经过什么途径来到日本的,很难一概而论。”

  东京国立博物馆有意回避了“一些中国文物来源是否合法”的提问,并且还强调,“本馆的收藏品完全是当前所有者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并不否认文物以往的所有者非法获得的可能性。

  据本报记者了解道,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上万件中国文物中,有上至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瓷器字画等等。而流失日本最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当属“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那是日本在侵略战争中从中国掠走的,之后便不知下落。一位关注过此事的旅日华人猜测,不排除日本人把头盖骨化石隐藏起来,避免中国索要的可能性。

  非法流失到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也是难以计数。中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年近九旬,他对本报记者如数家珍地谈到,抗日战争打响之前,日本人就派遣了各种探险队,到处搜集中国文物,比如天龙山佛像的头部就被日本人敲走。战争期间,日本人更是明目张胆地大肆掠夺。比如洛阳金村墓葬出土的大量铜器、古籍,宋代百善楼200个宋代版本的善本书等等。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峰也向本报指出,1945年前的50年,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都是有计划的战略行为。比如参与修建“满洲铁路”的很多日本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历史文化以及考古方面的学者,他们以调查当地地理情况为由,摸底中国文物古迹,“他们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知道哪些文物值得拿,哪些不值得拿。”

  曾经有过成功追讨的历史经验

  2010年11月14日,日本与韩国政府签署协议,日本答应半年内归还韩国一批古书,这批古书是日本殖民韩国时期掠夺到日本的。这则消息迅速在中国互联网论坛上引发了涟漪,有不少中国网民发帖说:“韩国的(文物)都还了,那我们中国的呢?强烈要求日本归还中国文物!”

  巧合的是,正值中国舆论提出此疑问之时,日本有一位叫藤井庄三郎的古董商人,得知京都一次拍卖会上有人拍卖中国重要文物“康熙画像”,由此高价竞得,并转赠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藤井庄三郎还表示,他将把更多自己收藏的历史文物捐献给中国,其中包括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早期革命活动手迹。

  藤井庄三郎的行为受到了中国人的欢迎和感谢。但是,像藤井庄三郎这样的做法当然属于少数。中国要想追讨回流失的文物,哪怕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都面临巨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中国有关方面一直没有放弃过追讨方式。牛宪峰向本报透露,他们目前正在关注一块流失到日本的唐代石碑——唐鸿胪井碑,这块碑目前存放在日本皇宫内。唐鸿胪井碑是唐朝时期的文物,上记载着唐朝派遣使节前往“渤海国”册封的过程。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军大臣斋藤实将唐鸿胪井碑及碑亭(唐碑亭)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交给日本皇宫。1910年,日本为收藏日俄战争纪念品修建了建安府,井碑和碑亭就一直存放在建安府的前院。

  为了讨回井碑,中国学者早早开始了准备,首先成立了唐鸿胪井碑研究会,加深对唐鸿胪井碑的历史研究,包括碑的历史价值,以及流失到日本的过程。《唐鸿胪井碑》研究论文集也于2010年4月出版。尽管最终能否成功追讨回井碑,难以预料,但按照牛宪峰的话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牛宪峰举例说,韩国的北关大捷碑,记载了明朝时期朝鲜反抗日本侵略获得大捷的历史。后来,这块碑被掠夺到了日本,放置在靖国神社。牛宪峰总结韩国后来将其成功索要回国的经验说,韩国首先是通过民间层面沟通,沟通好了,再上升到政府层面。

  其实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有过非常成功的追讨事例,比如在文物研究领域,人们很熟悉的王世襄这个人就是个典型代表。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曾赴日本各地追讨日本侵略时掠夺走的文物,一年之内追回七大批共一千多件。遗憾的是,追讨工作后因内战爆发而中断,解放后,王世襄先生受到政治运动冲击,被打为“右派”。

  文物追讨需要政府鼎立支持

  追讨文物的途径和方式与文物当初流失的原由密切相关。

  曾任国家文物局组长的罗哲文先生告诉本报,流失文物分为好些情况,有些是国际公约所明文禁止的,比如盗墓、走私,这类流失文物可以依法追讨。还有很多是战争期间流失的,比如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就是掠夺走的。站在被掠夺者的立场上,会认为掠夺者任何时侯都应该无偿归还,“但是对方也可以不理你”,因为掠夺者转手就把文物卖了,其和文物现在的所有者并不是一个人,现在的所有者就表示说自己是合法购得的,受到自己国家的法律保护。

  这正如东京国立博物馆给本报的回复一样:“(文物)是当前所有者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就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给搪塞了。

  而即便是依据有关国际法索取文物,也存在一个相关国际法的法律效力难以溯及长远历史年限的问题。牛宪峰先生因此认为,文物追讨特别需要国家层面的谈判与协调,通过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则十分关注那些因盗墓走私出境的流失文物,他认为打击盗墓,追讨走私流失的文物是当前的重点。“几百年前流失的文物,可以争取,那些文物权属相对明确,也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下,只是需要国家依据国际公约堂堂正正去讨要。”

  比如,有个例子值得一提。

  2009年年初,在北京历代帝王庙,国家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成功追索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专题展览,每一件文物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坎坷曲折的故事,其中的北魏菩萨立像1994年被盗后流往境外,被日本美秀(MIHO)博物馆购得。2000年,国家文物局获悉这尊菩萨像在日本美秀博物馆展览,立即与日本美秀博物馆进行交涉。经过磋商,次年双方签署备忘录,日本美秀博物馆同意将菩萨立像无偿归还中国。中国方面鉴于日方为此受到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及无偿归还的友善态度,同意美秀博物馆借用该文物展示七年。

  至于中国人高价购买流失海外的文物,谢辰生先生不太赞同。首先是文物来路不明,如果是侵略战争时期掠夺走的,那么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正式追讨,虽然这很难,但是要保留这个权利,否则私人高价购买容易被对方误认为是放弃了法律追讨的权利。

  新闻纵深:文物追讨缘何欠缺“法宝”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有资料显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大批稀世艺术珍品因为战争、盗窃和走私等方式而流失海外,分散于47个国家共200多间博物馆,数目达164万件。据说,民间收藏可能是馆藏的10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文物学会分别进行的统计,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画、青铜器、陶瓷、玉器、雕塑、甲骨、典籍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另一个数据则认为,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国流失逾360万件又1870箱文物,741处古迹被毁。流失海外近3万片的甲骨片之中,日本收藏最多,达1.3万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战争和非法途径导致的文物流失问题日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大会曾多次通过决议,号召世界各国在文物归还原主国和禁止文物走私活动方面实行广泛的国际合作。1973年,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通过了《归还各国被掠夺的艺术品》的3187号决议。这是联合国首次做出关于归还掠夺艺术品的决议,体现了对原主国权利的尊重。

  关于战争期间被掠夺文物的归还,近年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一个现代国际法的原则: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这个原则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为了防止和解决文物流失的问题,近几十年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主要包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4年5月14日在海牙通过《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根据公约,禁止从被占领土出口文化财产。万一这种财产被非法出口,必须归还原地。公约还明确禁止侵占文化财产作为战争赔偿。中国于1999年10月31日、日本于2007年12月10日加入该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11月14日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主要宗旨是保护缔约国的文化财产免受偷盗、秘密发掘和非法出口的危险。中国于1989年加入,日本于2002年加入。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6月通过《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公约规定,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应当归还该被盗物,缔约国可以请求另一缔约国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命令归还从请求国领土非法出口的文物。中国1997年加入了该公约。日本尚未加入。

  国际上虽然出台了一些国际公约,但是历史上流失的文物并没有因此归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际公约的溯及力,其次是国际公约的执行力。另外,处于某些原因,很多国家博物馆或收藏机构主观上并不希望归还其收藏的流失文物,甚至对参观、拍照都严格限制,使得政府出面交涉异常困难。(本报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摘自牛宪峰先生所撰写的论文《浅析依法讨还历史上的流失文物》)

  2010年11月14日,在日本横滨召开的APEC峰会间隙,日本首相菅直人(左)向韩国总统李明博展示关于朝鲜王国的历史文献。路透社

  韩国追讨流失文物官民总动员

  只要能拿到文物,无论采取法律、谈判、交流、购买抑或租借等方式,韩国都不介意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詹德斌发自上海2010年11月14日,韩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协定,日本将在此后的半年内向韩国移交《朝鲜王室仪轨》等1205卷文物性质的图书。这些文物是日本殖民韩国时期掠夺到日本的,而通过各种方式流失到日本的韩国文物还有数万之巨。追讨流失海外的文物,成为了韩国政府与民间上下齐心努力的目标。

  对于同样是文物流失大国的中国来说,韩国政府以及民间的一些追讨做法值得借鉴。

  加紧制订流失文物目录

  日本政府决定移交的图书包括《朝鲜王室仪轨》、《大典会通》、《增补文献备考》、《奎章阁》等1205册。韩国媒体称,这些图书只是韩国流落日本的众多文物中的一小部分。韩国文物厅发表的最新统计称,目前得到确认的有共116896件韩国文物流散在全世界20个国家412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及个人共收藏。其中,日本61409件,美国28297件,还有很多文物散落在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地。

  韩国文化遗产厅曾于2010年2月公布,日本的250多家机构及个人共收藏了61409项韩国文化遗产,包括韩日强行合并时期经营“南鲜合同电气公司”的小仓武之助收藏的“小仓收藏”1856项文化遗产,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共有6751项韩国文化遗产。此外,日本国会图书馆、宫内厅、京都大谷大学分别藏有6748项、4678项、5605项。日本57处国有大规模设施,东京增上寺、京都知恩院等145家寺院,以及48个个人等都收藏、保管着这些文化遗产。

  韩国媒体认为,上述数字只是查清的件数。由于个人收藏者不愿公开收藏事实,所以这一数值也不准确。韩国媒体估计,如果加上日本个人收藏者手中的韩国文物,总件数应该在30万左右。目前,韩国文物部门正在调动相关力量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便制订流失文物的完整、翔实目录。

  政府与民间齐追讨

  日本是韩国追讨文物的重点对象。1965年韩日建交时,两国政府签署了《韩日协定》。其中规定,日本将返还宫内厅收藏的部分文物,但无权干预民间所有的韩国文物,所以只会规劝民间人士返还。当年,日本政府归还给韩国1321件文物。

  韩国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坚持日本返还掠夺走的所有文化遗产,”尽管韩国政府坚持上述立场,但日本政府此后再也没有归还过文物,直至日本吞并朝鲜半岛100周年的现在。

  韩国民间在追讨文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很明显。韩国国内除了有国会议员们组织的“收回朝鲜王朝实录的国会议员团体”,韩国佛教界还于2006年3月份成立了“朝鲜王朝实录归还委员会”,首尔大学也与东京大学从学术交流的层面开展收回文物活动。

  韩国的民间活动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果。日韩佛教福利协商会、韩日佛教福利协商会、靖国神社2005年首先达成了返还保存在靖国神社的“北关大捷碑”协议,然后才是韩日政府层面协商返还程序。2006年2月,日本人藤塚明直将2700余件文化遗产返还给韩国;10多年前,前三口女子大学将寺内正毅文库135件返还给了结成姐妹学校的庆南大学。2006年,日本东京大学将47册《朝鲜王朝实录》五台山史库本以“永久捐赠”方式交给韩国首尔大学。

  截至2010年8月,韩国共从日本和美国等10余个国家回收了8160件文物。其中,通过韩日政府间协商、捐赠、购买等方式,从日本回收了5107件文物。从美国主要是通过长期租借、捐赠等方式收回1233件,从西班牙也主要是捐赠方式获得892件。

  实用主义原则

  最近的一二十年里,韩国人对文物的重要性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和评价。韩国媒体称,文物是见证民族历史足迹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灵魂的凝结。灵魂被夺走了,就一定要找回来,不管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韩国目前已经将日本决定返还韩国文物视为收回文物的一个转折点。韩国今后将会开展由政府、学界、媒体和市民团体参与的立体式的文物收回运动。如果能证明文物是被掠夺而走的,韩国政府将会出面以法律或者谈判解决。在没有法律的强制力、政府也出不了面的情况下,则由民间开展回收运动,政府侧面支持。

  韩国文物当局已经开始制作流失文物的详细名录,并着手研究文物流失的路径。韩国外交部最近在研究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收回流失文物问题。韩国文物厅决定今年4月设立负责回收文物的机构,以便调查文物出处、制定国别性的回收战略、协调政府和民间的关系等。

  在收回文物方面,韩国似乎也在本着实用主义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能拿到文物,无论采用法律、谈判、交流、购买抑或租借方式都不介意。韩国媒体认为,日本在返还《朝鲜王室仪轨》等图书时主张“移交”,韩国政府也尽量照顾日本的情绪,而不强求日本使用“返还”一词。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文化:

  • 下一篇文化: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百人寒冬泡冰水 祈新年身体

    日本的“混血”文化与“拿来主

    日本女来中国后被彻底征服 嫁给

    日本女孩冬天穿冬裙露大腿内幕

    各地的女生对爱人们的叫法,日

    16个在日本才能享受到的超人性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