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呢,比四川省稍微小一点,人口有一亿两千万。但是,如果你观察日本社会的出版与图书市场,你就会发现,日本人的读书在全世界来看,都是高水平的。
日本每年出版新书的总码洋是在两千亿人民币左右。中国书业每年新出版的图书总量在全世界是第一位的,在二十七万多种,但是,中国图书定价偏低,所以将近七十亿册左右的图书总定价在六百亿元上下,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如果细化到每个国民拥有图书资源的水准来看,那日本就要高出中国很多了。
日本图书市场这样看好的基本原因首先是在于日本的国民受教育的水平和面都高、都广。日本新一代青年人当中,普遍都受到过良好的系统教育,这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另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社会是高竞争强度的社会,逐日更新的社会,要求人们即使是受过很好的教育的人也还是不断地学习,否则你将毫无疑问地被落后。
与日本读者相比,中国读者的心态和心理似乎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很多读者都喜欢追风,读书不是就书本身的内容来研究,而是看了报纸或者网络新闻之后再慕名而来,专门索取那些畅销的图书,而中国作家在畅销书文化方面以我的看法,尚未建立起自己真正有把握的畅销文化,所以很多书都是在模仿,并不真正具有畅销的内容。另外,中国书店里可以看到一个奇景,那就是暑期到了,看到无数的家长带着孩子前往书店采购图书,都是为孩子补习文化知识做准备的,因此这个书读得就非常功利了。两个事情相比,中国社会的发展型就显示得很清楚了,而日本社会则处在一个相对发达的和谐位置上。
再说说日本的书店业。日本的书店很多,仅东京都,就有七千多家,日本的书店都不是很大,小小的一家店面,但是,里面的内容则非常全面,什么书都有,还有很多专业书店,音乐书店,动漫书店、电子化书店、家庭主妇书店、经理人书店和非常专业和全面的老旧书店等等,不一而足。书店里安静整齐,即使你不买书,到那里去读者也是很惬意的。日本书店的供货系统很灵活,书店需要什么样的书,都是各个出版社所熟悉的,每样书都进货不多,卖完了马上就可以补货,随进随出,图书的流动性极大。还有像劳森全家那样的日夜店里,都摆放着很多的新书和杂志,日本很多青年人都喜欢在那样的店里买书,这给图书的发行带来了机遇。而中国那样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的巨大的书城,在日本几乎很少见,书店搞得那样大,对读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中国很多大型的书城,一家店就可以一次性摆放进数十万种新书,上下多层,读者进去之后就如同进入无人的境地,眼花缭乱不说,选书其实是件很累的事情,根本谈不上有多少文化和抒情的气息。而书店业内人士则把卖书也当做是一件与卖日用品差不多的事情,他们眼睛当中没有读者,只有顾客,而摆放在货架上的图书只是商品而非文化,这是最本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