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日本经济衰落的启示

 编 者 按 : 二 战中,美国用武力战胜了日本,然后扶植它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这也为它自己树立了对立面。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就在经济上打压日本,且力度不断增强,最后使日本遭到“第二次战败”。

    从二战后持续不断的日美贸易战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上世纪70年代迫使日本进行“自主限制”

    二战后,日本执行“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实现赶超,并利用国际经济“三低”(汇率低、油价低、工业原材料价格低)的有利条件和美国发动朝鲜、越南两次战争的机会,在经济上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1968年G D P超过西德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印有“m ade inJapan”字样的工业产品犹如洪水一般充斥国际市场。

    对于日本来说,美国是最大的海外市场,占其外贸大约40%的份额。1965年美日贸易发生逆转,1968年日方出超5.59亿美元,并逐年增加。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穿的毛衣1/3、衬衣1/4来自日本,遂导致两国在纺织品、钢铁、彩色电视机、汽车等产品上发生贸易摩擦。

    为纠正贸易不平衡状态,美国迫使日本实行“自主限制”,减少出口。此外,美国还要求日本改变“促进出口而抑制进口”的国策,开放国内市场,更多地进口美国的大米等农产品及电讯器材。

    但是,这种措施丝毫没有减少美方的贸易赤字。于是,美国决定降低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企图以此达到减少对日贸易赤字和增强出口竞争力的双重目的。这就是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日本对美元升值幅度达16.88%。

    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开始加大对日本经济制度的批评。1972年,美国商务部公开内部报告,称日本经济存在两大特点,即政府制订计划与进行诱导、政府与企业存在相互依赖。

    上世纪80年代压日本大幅提高汇率

    日元升值、产业公害与石油危机等原因迫使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进行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技术革新,并以知识密集化为目标,应用信息化技术对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由“重厚长大”型到“轻薄短小”型的转变。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因此降低,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

    因此,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空前增加,如半导体元器件、机床、家用录像机等,美方贸易赤字在1985年增加到460亿美元,引发了新的贸易摩擦。

    为此,两国从1985年起举行M O SS(以开放市场为目的的行业协商),美国要求日本在电子元器件、电讯器材、医药品和医疗器械、林产品及运输机械等行业放宽限制,开放市场,扩大进口。

    1984年,两国举行“日元—美元会议”,美国要日本实行“金融自由化”。1985年9月,美日等5国财长会议达成“广场协议”,决定日元对美元升值。年底,日元对美元汇率由250比1升至200比1,翌年再升至120比1。

    其结果是以美元计价。在日本方面,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虽被极大地削弱,但G D P规模却相应膨胀,同时,也为其扩大进口、企业走向海外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日本国内,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企业因此盲目扩张规模,甚至向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投资,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飞涨。东京商业街银座的地价2年间猛涨2倍;股市直线飙升,日经平均股票指数1989年底逼近40000点大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李大雨:日本人不再以加班为荣
“小而精”的日本零售店
日本为何没有报考国家公务员热?
日本制造业“堕落”了吗?
日本人缘何有银座情结?日华媒:见证世态炎凉
处理僵尸企业的日本经验
日本“一大怪”: 住房二十年价值归零
评论:日本女性难破职场“天花板”
造假、违规、缺陷——看“日本制造”如何跌落神坛
日本菜价为何20年不变?
日本莳绘工艺,“精美”源于“精心”
日本出现“晚年贫穷预备军” “老有所养”由易到难
30多年过去,“日本模式”还管用吗?
调查:主管高龄化 日本中小企业14年后或消失
走下神坛的“日本制造”
日本比丘尼命很苦 进寺庙没人身自由被当成保姆
日本:无孔不入培育匠人意识
一个日本父亲眼中“失去的20年”
日本“春运”压力为何不大
超一成日本女生“援助交际”? 揭秘背后隐情
日本如何鼓励民众创业
日本拟鼓励“穿和服上班” 为避免传统文化衰退
日本老人成另类双薪族
日本百万年轻人“家里蹲”
调查:日本理想上司啥样?“辅助型”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