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大阪的一家麦当劳店里,我看到一群身着运动队服的青少年,在选择喝可乐还是咖啡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一了饮料;而在东京上野动物园中,我看到一群群游玩的孩子,他们绝对一致的装束,使之从小就滋生出服从的习惯。
日本人身上交织着矛盾体的统一,他们既是“群体人”又是“个性人”,既是“模仿者”又是“创造者”。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更多地表现出“群体性”。如日本人喜欢上公共浴池洗澡,体现了日本所特有的“沐浴文化”。外出旅游,西方人要么带着夫人、孩子,要么干脆独往独来,而日本人则习惯于组成团体,并按照一定的计划统一行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赖肖尔在谈及日本人喜欢合群时形象地打了个比喻:日本人就象是“一群小鱼,秩序井然地朝着一个方向移动。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打乱了这个队形,它们就又转变方向,成群结队地朝相反的方向游去。”
日本人的“个性”与“奉公”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大爱用“个人主义’这个词,该词意味着自私自利。“奉公”是一个旧名词,江户时代百姓在一定时期到主家劳动就叫“奉公”。从江户时代、明治时代一直到战前日本出于集团主义、国家主义的思想原则,呼吁所谓“灭私奉公”,把“奉公”思想绝对化。日本的传统教育就是叫人做到“无我”,全身心的“奉公”,象日语中“我”被写成“私”,大概就是这种观念的写照。
人们常说日本社会是集团社会,亦即群体社会,而对日本集团社会内在构造作深入思考的是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中根千村,她撰有《日本社会》一书,提出了独有的“日本社会纵式结构”说。中根千村认为,人际关系的基本样式可分为两类:纵式与横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为纵式,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属横式。
在日本企业,社会等级区别为职员、课长、部长、社长。这中间,上下级的关系犹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为了使普通职员也能尝到管理的滋味,公司来了实习人员或打工者,就交由其照管。这种纵式结构要求下对上表现出真诚的敬仰,维护其权威。正因为如此,在日语中出现了发达的敬他语和自谦语,同一个意思的语言,字句叠加越多,句式拖得愈越长,也便越表示尊敬之意,以此适用于顶头上司与值得尊敬的陌生人,然后将语词逐节脱卸,减至最少,以适用于平常相熟者或下级。
从自然环境上讲,日本是一个岛国,隔绝了与大陆的联系,因而在发展历程中,几乎没有发生与不同种族之间相互交融的事。日本从古到今基本上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因而必然导致文化结构的单一性。这种缺少与异质文化的相互交融,使人们大都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征,相互之间易于理解,对民族、集团、家族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表现在生活和工作中,就是合群,并且充满了浓郁的家庭式气氛。
“个性”可分为群体个性和个人个性。由于日本是一个“纵式结构”的集团性民族,因而其个性经常与群体共识相联系,展示个性时常采用集团、群体的方式,而不多孤立地表现个人的“个性”。所以普通日本人难以畅快地表达意愿,有碍民主精神的弘扬。同时过于强调本集团的利益,在处理本公司和他公司的矛盾时,会因强调本公司的利益而忽视与其他公司的相互协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