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化 >> 其他 >> 正文
面对灾害日本人少有怨气

 笔者客居日本多年,身处灾害频仍、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异乡,却有着对灾害的不同感受。日本也有“春运”甚至“夏运”,8月盂兰盆节返乡及其他“黄金周”都会出现客运高峰,且上班族每天平均需要乘电车3个小时左右,每天都在上演“国民大迁徙”的剧目,而且日本台风、海啸、地震等时有发生,电车运行也偶尔会有大故障。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日本的对应是“软硬兼施,无微不至”。包括各类机器在内的应急机制硬件,马上运作起来。各类日本式温情服务的工作人员,也会像自家着火一样,急火火地进行检修、排除故障或灾害影响,车站广播反复向大家致歉,详细说明事故原委及现有处理方法、进度等,或者指引大家如何换乘、办理故障证明及车票补偿等服务手续。久而久之,遇到灾害、大事故,民众也像是早就估计到似的,极少有人吵闹、拥挤,也没有人把别处积攒的怨气撒在这里。笔者在一次盛夏夜高峰时遇到事故,亲眼看到众多旅客在炎热的车站内肃立等候,只有那些大汗淋漓的修理工跑来跑去。

  日本为什么能这样?据笔者粗略观察,至少有三大意识。一是从小养成的危机承受意识。日本从幼儿园、小学教育就重视灾害及忧患意识的教育灌输。防灾教育、“避难训练”都是必修课,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国民心理准备”。日本媒体好像专门就是报道灾害等“阴暗面”的,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光辉业绩”等少有宣传。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前《读卖新闻》的民调中,只有43.4%的日本人对本国国土与自然自豪,而93%为自己是日本人而骄傲的原因。

  二是面对灾害时的全民同在意识。受灾的通常是少数人,但日本只要一有灾害或事故,就将其视为“全民灾难”,电视广播马上停播现有节目,电视画面上全是实况报道的灾害消息,如同轰炸机一样的狂轰滥炸,逼得你不能不身临其境。一位日本朋友曾在神户地震时对我说;今天的神户可能就是明天的日本,关注灾害就是关注自己。过去有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今天在日本应该改成:不患“灾”而患不均。“同舟共济”,便是全民同在意识的基石。

  三是自主防范的社会组织意识。日本有3000多个市、区、町、村,其自主防灾组织率高达6成,多数家庭加入其中。中国似乎只有“国”与“家”,最高行政当局往往要直接面对一家一户的诉求。而日本介于“国”与“家”之间有一个强大的“社会”,负责“防患未然”,也承担灾时“冲锋陷阵”及灾后“恢复重建”。日本最重要的防灾组织“消防团”,民众的参与度非常高,有的人下班后,都要赶着回家参加“消防团”活动。

  在灾害面前,日本人很少见到怨天尤人的。这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不为人知的一面。对同样是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多的中国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庚 欣)

    环球时报  2008年02月22日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文化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人要请假难开口 有薪假期取得率全球最低
日本人的这一点最令人害怕
日本人长寿有道:温泉经常泡、料理味道淡、体检从小做
日本人藏在口罩下 为了安全感
日本人不爱戴太阳镜:怕被当不良少女或黑道
日本人爱排队的理由
日本人吃不胖并不是因为她们天生自带“瘦基因”
为什么不爱运动的日本人,却是世界上最瘦的民族?
日本人的健康饮食经
日本人走路没声音
便利店到底有多好?日本人才会这么爱它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脱?
日本人为什么看起来“素质高”?
健康生活方式·跟着日本人学吃鱼
日本人去巴黎当“铲屎官” 这个民族真的太洁癖?
日本人组团到巴黎扫大街
东京哪些现象让外地日本人也震惊?
真变态!盘点日本人干出来的“好事”
日本人偶挂饰节炫目 缤纷华丽预示新年良缘
图解:中国人和日本人如何看待对方?
大跌眼镜:盘点日本人奇葩特质 最爱米饭?
饭桌上的AA制—侃侃"小气"的日本人
揭秘日本女性的变态心理:竟然自愿受虐待!
调查:日本人爱生命胜过工作
日本礼俗面面观